其实这一点不用说大家可能都想得到,那就是我们这个社会空谈的人太多了,关于公益,讲理念搞研究的人一大堆,真正把事情做好的却没几个。
对一些圈外人,他们高谈阔论,谈理念,论格局,故意用一些比较专业的词汇,似乎有些高深莫测,台下人听得云里雾里,似懂非懂,但他们依然能讲得慷慨激昂,如果您注意他们做的事,一定会发现它少得可怜。不过从那仅仅做的几件小事,也足够他们拿出来举例子了,还能够从中总结出许多经验,并将指间的小动作跟自己的理念,自己的格局联系起来,再自己将那几件小事升华,表示这是支点,未来一定会撬动地球。大家好像都明白了,纷纷鼓掌,或敬仰,或感动,不鼓掌的似乎是傻瓜,大家赞叹他们,是社会的良心,是众生的榜样。
对待圈内人,也聊不上几句自己所做的具体事,让他们津津乐道的总是自己的理念,和格局,落于下风的一方回去则疯狂阅读相关的理论书籍,以确保自己下次能够占到上风。也不是说他们完全没有行动,行动是有的,但不多,大概率都是做事五分钟,总结两小时。面对几个“傻瓜”的质疑,他们的反驳好像也有点无懈可击,他们说,我们现在所做的每一件小事,每一个小细节,都可能对某个人甚至整个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所以我们尽量设计好,把握好每一个小细节,小动作,即使少做事,也强过多做事做错事。凡事加了一个“可能”,好像就真的成为了真理。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这些可都是他们吃饭的家伙,在竞标的时候,看的就是大家的嘴功,大家的表演,谁能够把话说得天花乱坠,谁能够把戏演得淋漓尽致,谁的细节把握精益求精,谁的未来蓝图一片光明,谁的理念与格局与领导一拍即合,谁就是最后的赢家。后来呢,有什么人关注具体事情做得怎么样?反正新闻稿都上了,各大媒体记者也报道了,这样的事情一年能上一两次新闻就够了,还有很多大事等着报道,之后,再怎么负面的新闻一般也不会出现,不然,不是自己打自己脸吗?
因此,在说话这一块,他们进化得很快,可是在行动方面,似乎在倒退。他们喜欢那种说着话聊着天就把钱挣了的,喜欢数量要求少的,喜欢能不动就不动的,能不吃苦就不吃苦的,喜欢活动场所高大上的,喜欢参与人员个个有头有脸的……他们喜欢说着公益的话,显得自己很有爱心,喜欢谈公益的理念和格局,使得自己越来越有钱,他们可不喜欢做公益的事,他们可能在某些场合说过热爱公益,可大家何必当真呢?再说了,热爱是发自内心的,即使我什么事都不做,你就能说我不热爱公益吗?
为了把公益这碗饭吃香,吃甜,他们大多数人慢慢地都成为了操控者,只负责在外面说话,“揽生意”,能用嘴吃饭何必要动手,具体的事大多数就让别人去做,但比较关键或核心的东西是不会让其他人接触的,为了自己能获得更多,必然要牺牲一些人的利益,美其名曰为了组织的长远发展。基层员工被压榨到仅能维持自己现下的基本生存,并告诉他们,我们这个行业重要的是奉献,向社会奉献出自己的爱心;为了能接到尾款和将来的可持续发展,他们会要求员工尽快完成指标,只要有空子,就尽管钻,一个小时的服务时间压缩到10分钟不到,只要服务对象有一个人,活动就可以正常开展,10块钱的材料太贵明明可以用5毛的代替,但账目要要写20块,不然有些工作不好处理……
他们的要求是,事情可以做得乱七八糟,这个“没人”会知道,但材料一定要做得漂漂亮亮,稿子要写得感人肺腑,领导看了赞赏有加,相关人员看了舒舒心心……
如果您看到这里,觉得不爽,那就请自行反思,这些年来自己的虚伪,以及多少人“受害”!
如果您觉得很“解气”,请拿出行动,不要再沉默了,大家一起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