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13号晚上我发了一组截图的朋友圈,截图的内容是我在桃计划的二期结营时的分享。可能是对桃总和桃计划的感谢表达太赤诚了,当我把自己在桃计划的收获贴到朋友圈时,不止一个哥哥给我评论说,“你这样容易被人洗脑,传销就是这样开始的。” 看到这样的评论我是有点惊愕的,我不知道自己看起来已经那么“走火入魔”了,我很感谢哥哥们的好心提醒,回复说,“这是个正经社群,以后我会小心分辨的,谢谢哥哥们。” 当然,也有人说,“求分享啊,好棒啊”这类鼓励和夸奖的话。 我认真地思考,同一条朋友圈,为什么不同人有截然不同的两种反应。答案是前者年龄偏长,社会经验丰富,但对于微课和直播授课这种新生事物认识不够,后者一直致力于新形势下的个人成长,对新事物接受力较强。于是,我问自己:
“你敢先人一步,往前迈一步吗?”
答案是肯定的,我会继续保持一颗求知心,对新生事物充满好奇并积极参与,成为新潮流的一部分,也许积累几年后,等模式逐渐成熟,我也实现了质变。
10天,你能做什么?
在桃计划的10天里,我坚持回答桃总精心设计的每日一问,思考了很多以前没有想到的问题,更重要的是,我很认真地在看别人的分享,借助每日一问,看到别人眼中的世界和自己的世界有什么不同,这是突破自我局限性的关键一步。
我认真地记每堂课的笔记,每天晚上通过简书的形式进行回顾和分享,这不仅让我对所学的内容在整体逻辑上有了更高层次的把握,简书的打赏也让我有了被认可的喜悦和继续写下去的激励。
10天不是结束,是全新的开始
桃总的终极作业是每人开一个分答,提问题的能力和60秒语音回答问题的结构性思考能力是需要多次刻意训练的,而且分答可以创收,知识变现的门槛降低了,你也可以把自己的知识显化,利用自己独特的人生经历,为有需要的人做特定服务。
在分答的个人简介里,一开始不知道写什么,觉得自己没有什么值得大家付费去问的事情,在小伙伴的启发下,我给了自己一个这样的定位 ,“熟读亦舒,最爱红楼,健身跑马,年阅读量过百。考研读研,经管学院暖心学姐,会议期间擅长当场整理会议记录。思维导图,时间管理,一年里有300天 5:00 左右起床的早起小达人。” 第二天醒来就看到了桃总的提问,给了我很大的鼓励,拿着逐字稿反复排练了一小时,当我把分答链接发到桃计划的群里时,大家的反馈给了我很大的鼓励,现在我可以花更少的时间去构思一个60秒语音的答案,可以以更放松的方式完成我的录制,这真的是一种进步。
桃计划二期结束了,但我的持续行动才刚刚开始,我会每天在分答对别人进行提问,也会对别人的提问做出回答,我要的是这样的竞争力,它是
“不可逆转的持续积累下的核心能力”。
桃计划二期结束了,三期,约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