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内容:第七十二,魏纪四(公元231年—234年,共4年)
主要历史事件:
潘濬、吕岱征讨五溪蛮
诸葛亮第四次北伐
魏第一次讨伐公孙渊
诸葛亮制作木牛、流马,运粮集于斜谷口,准备攻魏
诸葛亮第五次北伐
魏延与杨仪不和,杨仪遣部将马岱斩杀魏延
【原文】
侍中刘晔为帝所亲重。帝将伐蜀,朝臣内外皆曰不可。晔入与帝议,则曰可伐;出与朝臣言,则曰不可。
晔有胆智,言之皆有形。中领军杨暨,帝之亲臣,又重晔,执不可伐之议最坚,每从内出,辄过晔,晔讲不可之意。
后暨与帝论伐蜀事,暨切谏,帝曰:“卿书生,焉知兵事!”
暨谢曰:“臣言诚不足采,侍中刘晔,先帝谋臣,常曰蜀不可伐。”
帝曰:“晔与吾言蜀可伐。”
暨曰:“晔可召质也。”
诏召晔至,帝问晔,终不言。后独见,晔责帝曰:“伐国,大谋也,臣得与闻大谋,常恐眯梦漏泄以益臣罪,焉敢向人言之!夫兵诡道也,军事未发,不厌其密。陛下显然露之,臣恐敌国已闻之矣。”于是帝谢之。
晔见出,责暨曰:“夫钓者中大鱼,则纵而随之,须可制而后牵,则无不得也。人主之威,岂徒大鱼而已!子诚直臣,然计不足采,不可不精思也。”暨亦谢之。
或谓帝曰:“晔不尽忠,善伺上意所趋而合之,陛下试与晔言,皆反意而问之,若皆与所问反者,是晔常与圣意合也。每问皆同者,晔之情必无所逃矣。”
帝如言以验之,果得其情,从此疏焉。晔遂发狂,出为大鸿胪,以忧死。
---《傅子》曰:巧诈不如拙诚,信矣!以晔之明智权计,若居之以德义,行之以忠信,古之上贤,何以加诸!独任才智,不敦诚悫,内失君心,外困于俗,卒以自危,岂不惜哉!
----【原文华译】-----
侍中刘晔为皇帝所亲重。皇帝想伐蜀,朝臣内外都说:“不可。”刘晔进去和皇帝商议,却说:“可伐。”而出来之后跟其他朝臣交换意见呢,他又说:“不可。”
刘晔有胆识智慧,无论他说可伐还是不可伐,都有充分的理据,能让人信服。中领军杨暨,也是皇帝亲信大臣,又非常敬重刘晔,杨暨是坚持不可伐意见最坚决的人,每次从宫中出来,都去找刘晔讨论,刘晔也跟他一起分析不可伐的理由。
后来,杨暨又跟皇帝讨论,急切谏止,皇帝说:“你一个书生,哪里懂得军事!”
杨暨说:“就算我的意见不足以采信,那侍中刘晔,是先帝谋臣,他也说不可伐蜀啊!”
皇帝说:“刘晔每次都跟我说蜀可伐。”
杨暨说:“可以召刘晔来对质。”皇帝把刘晔召来,刘晔始终一言不发。
后来单独晋见,刘晔责备皇帝说:“要伐一国,这是大谋,臣得以参与大谋,睡觉都怕说梦话不小心泄露了机密,怎么敢跟别人说出自己的真实意见呢?兵者,诡道也!军事未发,就要严守机密,陛下怎么能公开讨论,恐怕现在敌国都知道了!”于是皇帝向他道歉。
刘晔出来,又责备杨暨说:“钓大鱼,要放长线让它跑,跟着它,等它筋疲力尽,才能制伏。人主之威,岂止是一条大鱼!你诚然是一个忠臣,但是你处理问题的方式实在是不足取,不能不仔细考虑啊!”杨暨也向他道歉。
有人对皇帝说:“刘晔不是忠臣,他是观察陛下的意思,然后迎合陛下。陛下可以试探一下,把陛下反对的事情,当成赞成的事情,告诉刘晔。然后问他意见,如果他也反对,那是他跟陛下意见真的一致。如果他表示赞成,就真相大白了。”
皇帝依言而行,果然发现刘晔实情,从此就和他疏远了。刘晔于是精神失常,被逐出中枢,任外朝官职大鸿胪,忧郁而死。
--【傅玄曰】
巧诈不如拙诚,这是正理!以刘晔之明智权计,如果居之以德义、行之以忠信,就算和古代圣贤相比,他也不差!只是凭借自己的才智,而不是敦实诚恳,内失君心,外困于俗世,最终给自己造成危局,岂不可惜!
【学以致用】
看到这一段,你会联想到什么?
我们特别期待自己变得更聪明,也特别期待自己的小孩变得更聪明,那么,有没有人愿意在“智慧”上做功夫?
就是那种看起来不那么聪明的表现,比如守拙、拙诚、比如专注、比如大智若愚....
我在前文有提到过,一个人聪明是好事,但是聪明的背后有个情况得注意,就是聪明到极点的人是自私的,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对于做企业的朋友交流比较多的一个点就是,多注意靠谱,踏实的人,慢一点没关系,未来公司的基石,都是那种“磐石”型的人,心不会轻易飘,公司给予什么,都很珍惜。 这点也是稻盛和夫先生认同的观点
如果你的公司想要做的长久一点,太聪明的人,公司一般是留不住的
(这里强调一点,“聪明”只是相对概念,比如华为这种,他们的基点就很高)
01,要把玩智慧,而不是玩智力
刘晔是不是很聪明? 当然是,智商高,口才好,年少成名,还极懂得见人说人话
如果没有人突然给曹睿出这么个点子, 他可以不断的把皇上和大臣玩弄在手掌之间
但是,世界上没有“如果”
因为,你聪明,肯定有人比你更聪明
就算没有人比你跟聪明,只要别人不断琢磨你,总能找到你的弱点,你能防得了谁?
所以,最好的做法,就像傅玄所讲的,巧诈不如拙诚
02,我们要如何对待这样的人
假如你是曹睿,你是公司的领导,你如何分别出来刘晔这样的人?
不要说没有,这种高管估计多的很
哪一个能被老大重视的,或者处在高管位置的人没得两把刷子
或许你都会觉得这样的人才太好用了
但是,你可能会遇到一个情况:听不到真话
一般在公司规模变大了的时候就会出现
比这个更严重的就是,扭曲了上层与下层之间的意志思想的互通有无
比如,打仗这种事情,属于公司的重大事情,在这么重大事情面前,还用和稀泥的态度,这个就很危险,
这就要看领导人能不能看出来有人在“和稀泥”而没有他自己的想法与见解
教员就最讨厌这种行为
当涉及到生死存亡的大事,比如道路的选择,方针,原则....等等,如果模棱两可,那以后的路就走不好了,或者以后花费的代价更大
领导人要格外注意这种现象
03,所以,永远不要与人斗智,一片赤诚即可
就像倪师所讲的,事天,而不事人
《大学》里面也有应对之法, 修身是修行的中心, 而要做到修身的基本素养是“意诚”
时刻在意诚上做功夫,就不会轻易的陷入危局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