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时物理又一次测试不如预期,在老师办公室就忍不住湿了眼睛,老师若有所思的对我说:如果我对你失望次数多了,我也就对你不抱期望了。
好吧,暴露了不是学霸的事实。
这句话我一直记得,包括当时对话的场景,周边的人,老师的表情。每次遇到让自己失望的事情,每次期望破灭的时候,我都会想到这句话。
昨天在群里总结9月份影响人物,说起要和群友面基,不知道是玩笑还是起哄,居然炸出来一堆迷弟迷妹,还有小房子巴巴要求面基爆照,突然有点心里忐忑:
诸位亲,我只是个普通人啊,你们可以不要期望这么高吗?不然失望了真的会很难过的。
那瞬间有种明悟:怪不得有网友“见光死”,当我们在网上言来语去笑意盈盈时,我们展现出来的多是自己美好的一面,加了层层滤镜无限美化。于是乎在我们的脑海中,也不断的给彼此增加光环,不断的将自己设想中的美好加到对方身上,形成一个想象中的对方的样子。
初中时老师组织我们一起在班级观看83版红楼梦。林黛玉出场之前,所有人都屏气凝神。林黛玉的画面一出来,整个班级六七十人突然集体的一声失望的长叹。语文老师后来点评:大家为什么叹气?是不是觉得画面上的林黛玉跟自己想象的完全不一样?我们把自己想象中的各种美好加诸于林黛玉一身,期望值达到顶峰,这个时候大约任何的面孔姿态拿出来我们都会失望了——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自然也有一千个林妹妹。
据说曾经有这样的一个实验:两个小组的小朋友们面对同样的智力拼图。当拼图的难度很低的时候,聪明组的小朋友们做的又快又好。随着拼图难度不断增大,聪明组的小朋友纷纷开始找各种理由不愿意继续拼图,想要尽早结束实验。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人们往往觉得,人要么是聪明的、要么就是不聪明的。而成功就意味着人们很聪明,失败就意味着不聪明。所以自认为是聪明的人就会想要一直成功,他们惧怕失败,因为一旦失败,就意味着他们并不聪明。而想要保证一直成功的办法,就是只做他们确保自己能完成的事情。
电影《点球成金》中,布拉德皮特扮演的主人公其实就是个典型的例子:高中时就是最佳球员,放弃了求学高校选择当职业球员,但是每次只要失败就大发雷霆找很多理由不肯面对,结果自然是失败次数越来越多,最后年纪轻轻只好放弃球场转行做了球队经纪人。
所以说聪明反被聪明误,真的是很遗憾的事情。
也所以你们看,如果之前就把对某个人、某件事、某个结果期望值放的很高,就难免会遇到期望破灭、落差太大导致失望的事情了。
所以啊,为了让你们不要太过失望落差太高,就请不要对我抱太高期待了哦,反正我也只是个平凡人,普通如你我身边形形色色的路人,只是满心期待与你的更多火花碰撞,就这样就很好了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