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师姐不是别人,正是我8岁的孩子。
事情是这么来的:
妻子给孩子拼团了个亲子毛笔书法课,课程由家长和孩子各学一半。妻子问我想不想去上家长课?我欣然答应。
一是,本身对毛笔书法一直很感兴趣。
初中时,姐姐正在上师范,在学校学习过书法,假期回家常练习毛笔字,我就掺和着要练习毛笔字。
老家的二爷是附近写毛笔字最好的,初中寒假期间跟他学过几次。
那时候,一瓶正宗的墨水太昂贵不舍得用,就自己研究用锅灰、玉米的“墨汁”、费电池里的碳柱子粉末做墨水。效果不好,但是想写一手好字的心理可见一斑。
大学毕业后,也买过楷书和隶书字帖自学过。
楷书练习的柳公权的字帖,感觉他的字虽然瘦,但是有力道,很有劲儿。“颜筋柳骨”中的柳骨就是柳公权的字,后人总结的真到位。
隶书练习过《曹全碑》。隶书字体笔画蚕头燕尾、一波三折,感觉好漂亮。最重要的是,听说隶书最容易练习。所以,希望能从隶书入手,练出点成绩。
没经过系统的练习,也没写出一手好字,但是想写好毛笔字的心火始终没有磨灭。有此机会学习书法,当然要抓住机会了。
二是保持学习状态。
现在是学习型社会,多学点东西,活到老,学到老,才能保持良好的状态。
老话说:人过三十不学艺。这话放在很久很久以前管用。学一项技能,可能一辈子都有饭碗。现在可不行了。已经掌握的知识体系很快就会更新。已经掌握知识和技能只能管用一阵子,管不了一辈子。
练习书法不一定是最好的学习项目,但是目前有机会学习,总比什么都不学强得多。
以前练不好毛笔字,一方面是因为没有系统学习过,另一方面耐心不足,越写越快,最后毛笔当成硬笔,在纸上乱画。所以,上了这么多年学,写了无数的汉字,也没写出名堂来。
跟老师学写毛笔字,是一次很好的系统化学习书法知识和技巧的机会。
三是,跟孩子一起学习,给孩子做个伴儿。
《爸爸的唠叨》一书中有这样一句话:现代家庭教育与传统家庭教育相比,正在发生五个转变:父母角色——从教育者向共同学习者转变……
家长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想让孩子变得很出色。但是,孩子在学习的时候,家长是否应该也要学习呢?
现在的孩子都很聪明。你若要求他们认真写作业,他们会反过来你们为什么能在我写作业的时候玩手机?
身教重于言教。与其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让孩子学习的时候,自己最好也要学习。做个好榜样,比讲道理有用多了。
前段时间报道过一个49岁大学楼管阿姨,和儿子一起考上了研究生。妈妈本意是想鼓励孩子考研,后来一起考。自己努力学习,也真的考上了。这就是很成功了教育案例,也是自我学习的成功案例。
给孩子做个伴儿,跟孩子做同学,一起学习,互相鼓励,互相学习,更容易互相提高。
女儿书法班是周二开课的,我是周五开课的。师出同门,但是因为她比我早了三天上课,所以我开玩笑说她是我小师姐。
在家写毛笔字时,我故意拿给小师姐看我的字。让她多多批评指教。
她很自信地告诉我,这里顿笔没顿好,这里收笔没收好,这里的竖画写得不错。可不像小师姐的样子,俨然一副大师姐的样子。
其实,她讲得也不一定正确。但是,为了鼓励她能爱上书法,我总是故意请她指教。希望通过这个方法能让她坚持做好一件事儿,练出一手好字,家庭关系也更加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