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上老师让大家和自己的邻座同学来分享自己在生活或者工作中,有哪些感觉不公平的事件。
我和我的邻座同学一起来交流分享。我刚调整自己的姿势面对邻座同学的方向,邻座同学就直接发话了,她说:“我来分享一下我小时候的经历。”
我说:“好。”
她开始分享,她说:“我以为我学了心理学内心已经能够放下很多了,但是当老师提起这个话题的时候,我还是不由自主想到小时候父母重男轻女的事情。虽然,长大后自己也懂得一个男孩子在农村很重要,有些事情可能我做为女孩真的也做不到,家里也需要有个弟弟。但是,我还是不能完全接受我爸妈无视我的感受对弟弟的偏爱,即便是弟弟现在已经成家,他们依然偏待弟弟,总是偷偷给弟弟买这、买那,甚至给钱让弟弟买房子,最让我生气的是,他们还故意不让我知道,不让亲戚们告诉我,因为我在外地。当我从姑姑口中听到这些事的时候,我真的很生气,一方面生气父母总是这样无视我,偏待弟弟;一方面又有些生姑姑的气,为什么要告诉我这些?
我听着她的这些经历心中深深能感受到她那份不被父母重视的委屈,还有在父母面前遭遇不公平待遇的愤怒,以及听到姑姑那样说的沮丧、无奈和恼火。但是,她在上面那段长长的表达过程中却面带笑容,像是在讲别人的故事,特别是说到“姑姑为什么要告诉我“这几句话的时候,她笑得更夸张。
我很认真地说:“你停一下,我想稍微做点反馈。你刚才分明在说一件让你很委屈,感觉很不公平的事件,我在听的过程中都深深能体会到你内心那份委屈、愤怒和无奈,但是你在说的过程中却一直在笑,特别是刚刚你好像笑得更厉害,你是真觉得那些事对你没什么?还是你都把自己内在的感觉屏蔽了?你这样身心不合一,会麻痹你的感受呀,你说是吗?如果咱不是一起在学习心理学,如果这是在生活中,我肯定不会打断你的话来告诉你这些,但是咱现在学心理学了,咱俩也不是太生疏了,所以,我就把真实的感受告诉你。我们既然学习心理学,大家都经常说,面对情绪的时候我要去真实地看见自己的情绪。所以,你刚才有没有真实感受到自己内在的那份委屈?那份对父母给自己不公平待遇的愤怒和无奈?只有这样你才有机会听到自己的心声.别人听不见自己的心声,我们自己再不听见自己的心声,我们都不懂自己,别人怎么能有机会来懂得我们自己呢?
当我说这些话的过程中,她的笑容从一开始张开嘴巴的夸张大笑,到后来慢慢地嘴巴开始合拢,面容越来越恢复到正常的表情,她慢慢把头依偎在我的肩膀上,我轻轻拉起她的手放在我的掌心。我感觉此刻她好像一下子变柔软了,回到了小孩的状态。
她柔柔地说:“我以前真的没有这样在意过自己会这样,当你说出这些话的时候,我此刻感觉心里很难受,其实内在真的有很多的委屈,觉得很不公平,父母为什么要这么对待我?”
我说:“当你感觉心里的难受的时候,说明你此刻才和自己的心在一起了。我知道你这样的模式也不是自己故意要那样的,而是小时候自己的力量太弱小了,当看到父母那么对待弟弟的时候,你一定也会很生气,也会去据理力争,但是没有得到父母的足够重视。甚至那时候自己的太小,都没有胆子敢向父母去争取自己的权益。当自己一次次要不到或者不敢要的时候,慢慢自己在心里把那份期待压在心底,长久下去以为磨灭掉了。所以,后来面对父母怎么对待弟弟的事情就是一副无所谓的态度,你们怎么做都和我无关,我也不需要你们怎么来对我。”
她的头还依靠在我的肩膀上,轻轻地说:“是的,就是这样,当我懂事的时候我也会对弟弟很好,慢慢就把自己内心的需求给忘记了。”
我说:“是的,一次次这样不被看见,慢慢在这件事上就失去自我了。其实,这样的模式很常见,在生活中很多人都会这样,当真实的感受没有机会表达的时候,就选择深埋在心里,拿一个无所谓的状态来面对人和事,慢慢就和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感觉远离了。既然现在咱们学心理学了,就要好好看到这个部分,好好和父母做个连接,你学过简快《与父母的关系》,你知道当一个人不能和父母有很好连接的时候,他在很多关系中都会活不出来,会在很多关系中受苦。所以,有机会好好做个”接受父母法“,与父母深深连接。
她轻轻地点点头。
在生活中这种现象真的是屡见不鲜,很多人往往说着让自己很生气、很愤怒、很委屈的事情,表面上却像讲别人的故事一样,说得轻描淡写,甚至让别人听得很开心。但是,如果你用心去捕捉她的感受,她的内在可不像她说的那么轻松,很多负面情绪被她压在了潜意识的冰山之下,只有能够很深地洞察到对方的感受,那份受伤的情绪才会从冰山下浮出水面,才有机会被看到、被疗愈。
就像这位同学,如果那份委屈和愤怒的情绪真的像她笑的那样轻松,为什么当老师刚一发话,我都还没得及思考的时候,她就直接发话了呢?因为,这份感觉在她心里很强烈,当老师提到“不公平“三个字,这种感觉马上就会跃上心头。所以,一个人当我们要去忠于别人的时候,先要去忠于自己的内心感受,这才是对自己最真、最深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