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因为要搬家,平日里很少会触及的角落或者抽屉纷纷展现在眼前,然后就开始了每逢搬家都要经历的鸡肋物品大清理。
这种体验大约每一个经历过搬家的人都会有,只有在打包的那一刻,才发觉自己不知不觉竟然积攒了那么多“以后可能会有用”的垃圾。
1.购物袋
说到垃圾,不得不提起那些从便利店、超市以及服装店等处买东西时商家附赠的购物袋。
自小看着我妈收集各种购物袋,然后二次利用,因此我也沿袭了这一好习惯。
区别在于,我从来只记得收集,不记得利用。
于是,随着时日长久,那个用来存放塑料袋的大袋子,常年堆在那个角落里,变成了最大的垃圾箱。
2.礼品盒
如今的制造商,都懂得好看的珍珠也需要精致的“椟”来搭配,于是总是会配套生产各色让人爱不释手,实际上并没有什么用处的装饰性盒子或袋子。
那些让人眼花缭乱的礼品盒,丝缎,绒布袋等等,我也总是忍不住会收起来,心中想着也许可以用来做墙面装饰或收纳等等,但结果不过是放置在完全看不到的角落里落灰。
3.厨房用具
每一个幻想在厨房里大显身手的姑娘,大约都曾兴冲冲地还未开始动手,就买齐了一整套所有可能会用到的工具,分类精细的调料等等。
用不了多久之后,才会发觉自己并没有那个精力,每天像个厨师一样,在厨房里花费精力和时间。
于是,一大半东西,慢慢成了摆设。
4.寿命短暂的配饰
某宝上那些琳琅满目的饰品店,时常会让人进去就忘乎所以。
比起成本更高的衣物或家居品,小配饰因着低廉的价格,买起来也更加没有顾虑一点。
可也正因为其低廉,寿命也越发短暂些,用不了多久,曾经的光泽色彩都会慢慢褪去,又或者新鲜感一过,曾经击中心头的感觉消散无踪。
饰品盒,成了它们长久的归宿。
5.永远记不起来穿的衣物
女孩子大约都知道,衣柜里的衣服通常分为三类:特别爱穿的,偶尔替换的,长久待定的。
每到一个季节,你会发觉自己爱穿的衣服,翻来覆去不过三四件左右,勉强可以替换的衣服总还是有那么两三件。
至于剩下的,一年之中会被记起的时刻,多半是换季更换衣物摆放的时候。
那些被长期打入冷宫的衣服,大约是以下两种情况的结果:
一种是一时冲动买下,回去却发觉无论如何搭配都并不好看的衣服,鬼才知道到底当时为何买了它们。
另一种是曾经喜欢过,后来随着时光变迁,自己的品味不知不觉也改变了,那些曾经心动的,如今变成了难以割舍,但却不愿再上身的。
好像只要不丢弃,它们都还有价值一样。
6.凑单书籍和笔记本
有段时间我痴迷于图书网站打折促销,总觉得不趁着那种机会买下一堆,日后是会吃亏的。
于是,我的书架里莫名会有一些满减凑单买下的畅销书。
但事实上,凑单书到了最后,发挥的作用也就只能是凑单。
这一次认真审视书架,才发觉有那么多我并不感兴趣也不记得当时怎么会头脑发热买下的书。
除了书籍,我还喜欢收集各种各样的笔记本,大多数时候只是因为封面好看,或者设计精巧。
大大小小,形形色色攒了一堆,可我一年之中的手写用具,不过是办公室的便签而已。
7.打折促销及赠品
上周某个晚上,我在下方一个柜子里,发现了8条纸巾,每一条里都有6只小包装。
然而我完全不记得自己什么时候囤了这么多。
类似的还有毛巾和牙刷等一些日用品,大约也在某次打折促销中囤下的,可为了避免占用表面空间,一直被收进不常用的抽屉里,直至我完全忘记了它们的存在,不断在购买新的替换。
我常年在一家网店里购买芝麻粉,每次都会收到一个赠品汤匙,不知不觉攒下来四五个一模一样的勺子,却从未想过通知店家不要再送了。
除了勺子,我还收到过各种赠送的杯子,堆在一起也有五六只。
我当然用不到那么多杯子,它们也并不具备观赏价值,但却因为免费,莫名有了继续存在的意义。
8.不想浪费的食物
大约每隔一段时间,我都会从自己房间或者冰箱里清理出一些买了却没有吃完的食物,开封一半的零食,只用过一小部分的生鲜。
那些我曾经喜爱的,在囤积了一大袋或者一整箱后,忽然变成了让人腻烦的品类。
朋友前来探望,总说这就是我不发胖的原因。
但其实,那不过是因为任何食物一旦过多,都会严重影响我的胃口。
忘记在哪里曾经看过介绍,说法国女子之所以不热衷健身还依旧保持健康地体态,是因为她们爱吃,但却绝不贪量。
我想,日本人在这一点上一定会与法国人有共鸣,不然,日料也不会做的那样玲珑精巧。
食物之精美,往往正是在于少。
因为曾经受过穷挨过饿,我们老一辈的亲人通常会赞赏强行逼迫自己光盘的行为。
可事实证明,人体的消化吸收也是有一定限量的,超出部分,就只能囤积为脂肪,或者干脆变成了排泄物。
这些不浪费的食物,最终成了囤积在身体里的垃圾。
9.虚拟信息
最后一类囤积,占据的并非视觉上的空间,而是虚拟设备里的存储。
我的手机里有一千多张图,这还是经过一轮删减过后的。
那些惊艳的明星或风景图片,经典的影视画面或金句截图、以及各式令人捧腹的表情包等,我总以为将来某一刻会用到它们,其实往往是隔了很久之后翻看,疑惑自己当时为什么存下了它。
而我的电脑网盘里,更是包罗万象。从娱乐类的影视剧或电影资源,到各种学术类的PDF资料,电子书有声书等等应有尽有。
当然,大多数并没有时间打开过。
保存这个动作,比打开要简单得多。
《老友记》里有一集,钱德发现莫妮卡有一个秘密锁掉的储藏室,他想尽办法撬开后,看到了挤满的废旧物品。一向勤快到近乎龟毛的莫妮卡至此破功,她称那个储藏室里放置的,是所有她不知道该摆在那里的东西。
我想,大约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个这样的空间,比如不会轻易打开的抽屉什么的,长久地囤放着一些不知该用在何处的物品。
只有在类似搬家这种重大时刻,才会督促自己必须做出割舍的决定,而结果,往往是扔掉这些“可能会有用”的。
因为,尽管不愿承认,但从它们被闲置的那一刻起,你早就知道终有丢掉的一天,只是迟迟不愿做那个“太过浪费”的人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