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作者 | 汪红枫
英国著名心理学家西尔维亚认为,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爱都以聚合为最终目的,只有一种爱以分离为目的,那就父母对子女的爱。父母真正成功的爱,就是让孩子尽早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从你的生命中分离出去,这种分离越早,你就越成功。在我的孩子抑郁之前,我是不懂得这些的。我以为的爱是掌控、是包办、是批评、是打压,我不能让孩子离开我的视线,否则,她一定会走弯路。女儿今年已经35岁了,她经历了近3年抑郁的折磨、躺平之后,重新走出了家庭,重返工作岗位。这其中的艰辛,只有经历过的家庭、经历过的人才懂得。
乖巧的女儿躺平、割腕,是家庭教育方式出了问题
女儿从小就乖巧、听话、懂礼貌,还特别爱笑,虽然进入青春期她也叛逆过,但终究没能“战胜”强势的我们。我们一直打着“为你好”、“我不会害你”的旗号控制孩子,希望她能按我们给她铺好的路去走,我们一直以为这才是爱。直到女儿30岁之后抑郁躺平,不出门,割手腕,我和她爸才开始重视起来。刚开始,我们只以为是孩子病了,带她去医院,帮她请咨询师,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能让孩子好起来。但我们错了,孩子的情况没有丝毫好转。我们对她的付出反而让她越来越愧疚,越来越自责。就在我痛苦万分、无计可施时,我在百度上找到了郁金香,了解到这是一个抗抑郁的公益组织,会定期组织家长们学习成长,我毫不犹豫地报了名。我那么迫切地想找到问题所在,那么迫切地想找到答案。我开始在郁金香家长学校学习。这一学,几乎颠覆了我的三观,我过去的信念系统开始摇摇欲坠。原来,孩子的问题折射出的是我们家庭的问题,是我们父母的情绪、我们的教育方式、我们的家庭环境造成了孩子的抑郁。我悔不当初,痛哭流涕,陷入了深深的愧疚和自责中。
疗愈我自己的创伤,才懂得对女儿放手
痛定思痛,我在郁金香扎下根来,开始了自我成长。因为我们的控制,让孩子失去了自我,她没办法独立思考,没办法独立生活,更没办法独立面对困难和挫折。我必须学会放手。可真要做到放手,却是那么的艰难。在陪伴女儿两年后,我们狠狠心、咬咬牙,开始尝试让她自己独立生活,一个人搬到城里的新房子去。可我的一颗心老揪着、悬着,我担心女儿会伤害自己,我焦虑女儿照顾不好自己,我害怕从此会失去她。我知道,这是我自己没有安全感,我老想抓住女儿,希望她能给我安全感。为了让自己能静下来,不再胡思乱想,我每天在家里练习观呼吸、读书、冥想、舞动、读经书、抄经书,提醒自己,只有我好了,女儿才能好。我要做一个情绪稳定的妈妈、一个不靠控制孩子就能有安全感的妈妈、一个快乐的妈妈。通过三年的学习成长,我基本疗愈了童年的创伤,开始真正以一个妈妈的身份面对孩子。一年零九个月,女儿完全停药;两年后,女儿独自生活;三年零九个月,女儿重返工作岗位,目前已工作了大半年。
看着女儿每天画着美美的妆,穿上美美的衣服去上班,我内心特别欣慰,也非常自豪。我是怎么做到放手的呢?首先是要信任孩子。我陪伴女儿整整两年后,有一天,我跟女儿说:“闺女,妈妈想征求你的意见。城里的房子已经装修半年了,可以住人了,我们想给你一个独立的空间,你愿意尝试一个人住,自己照顾自己吗?”女儿想了想,说:“可以啊!我以前不就是一个人住的吗?不过,要是我想你们了,你们可以去看我吗?”“当然!你一个电话,我和爸爸立马过去。”女儿开心地笑了。就这样,女儿开始了一个人的独居生活。刚开始,我们去女儿那边,看到房间乱糟糟,会忍不住帮她收拾,甚至唠叨几句,女儿不高兴了。她说:“本来我的东西怎么放我很清楚,但你们一收拾,我就找不到了,我会很焦虑的。”听到女儿这么说,我意识到自己越界了,立刻停止了行动。其次,要充分尊重孩子。我们不会随意进出女儿的房间,一定会先敲门,征得同意方可。也不会随意动女儿东西。她几点睡觉、几点起床,是先刷牙后吃饭还是先吃饭后刷牙都由她决定。总之,她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当她感受到我们是真的不干涉她真的尊重她了,她开始感受到了自由的快乐。
允许和耐心是治愈的良药
你不优秀,妈妈也爱你;你是一个普通的孩子,妈妈也爱你;你犯了错,妈妈也爱你。这样的允许,让女儿感受到了妈妈真的接纳了她,她工作起来,也就没有太大的压力了。前段时间,女儿在单位又遇到了一件让她糟心的事,她很想请假休整两天,却苦于没有理由。我在电话里陪着她,心疼地跟她说:“看到你这么难受,妈妈很心疼,却帮不了你。”女儿睁着眼睛想了想,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但需要我的配合,我马上同意了,称赞她脑子灵活。我说:“你现在还在适应期,需要缓冲一下,妈妈非常理解你。你编个理由回家休整,是为了以更好的状态投入工作,这不是撒谎,而是策略。这说明你是一个头脑灵活的人。”就这样,女儿只休息了一天,又高高兴兴上班去了。还有一点很重要:父母足够的耐心。孩子重新回归社会,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要循序渐进,允许她前进几步又后退几步,给孩子成长的时间和空间。
放手才是爱的最高境界
我们也缺爱,我们也没有安全感,我们也会经常陷入完美主义情结中,我们也会经常否定自己。所有这些,是我们自己的功课。我们见不得孩子受苦,见不得孩子崩溃,见不得孩子走弯路。可我们忘了,我们自己曾经也是孩子。而我们的孩子是我们的一面镜子,照见了我们自己那些被忽视的创伤。而他们却在用抑郁的方式唤醒我们,让我去看见自己,疗愈自己。当我们自己能量满满自信满满,才是对孩子最大的支持。也就是说,当我们学会凡事向内求,不向外抓取了,我们自然就会放手了。放手,才是真的爱孩子!放手,才是爱的最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