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326年,黄河西岸秦魏两国少梁一站,双方死伤惨重,公叔痤被秦灵公之子赢渠梁带300死俘虏,而秦君灵公为救援儿子中了魏国的带毒的箭。
主帅被俘,本应崩溃,但没想到却是死战不退,究其原因是魏国军法所限。
魏国军法:主帅战死,将士无罪;主帅被俘,三军大将并护卫亲兵则一律死罪。
如今丞相兼统帅的公叔痤被秦军生擒,不夺回主帅,谁敢撤军?
从此战中,很疑惑,秦灵公与魏国大小交战20多年,居然不知道魏国的军法;如果知道了魏国的军法却还俘虏而不是杀死,这就更加不可思议。而因此更让此战扑朔迷离。
好在秦灵公受伤感觉不治后还算清醒,能立即想到撤军之法,且撤军也是非常顺利。原因有二:
第一,魏国误判。
魏国将军们判断,秦人好战,国君受伤后定然是恼羞成怒
第二,那时的战争环境。
那时侯,人们还不大擅长偷营劫寨之类的雕虫小技,还延续着春秋车战时期堂堂之阵正正之旗的正面决战传统,休战就休战,绝少有一方会乘着黑夜休战之机偷袭对方营寨。
撤军之后,一切转向从战争迅速转换到嫡子继承,为继承,秦灵公做了3个准备:
1. 立即撤军,回到都城栎阳。
2.为免兄弟相争,要求庶子赢虔立下血誓。
3.要求其子在20年内不动刀兵。
虽然还想多做点,但是还是没有能等到召见辅政大臣。
赢渠梁(秦孝公)放弃了家仇,为避免秦国崩溃,将公孙痤这个仇敌变成了魏国的议和大事,并让出函谷关以使魏国放心。这与公孙痤的想法不谋而合,从而有了和谈的基础。
到底秦国上层能否同意呢?秦孝公又是如何能使和谈顺利进行?是否将秦国从崩溃的边缘拉回来了呢?让我们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