蛰伏岁月——大礼议之争(三)
经过“大礼议”半年时间的“论战”,张璁从礼部观政进士成为南京刑部山西清吏司主事,表面上是一次升迁,但实际上大家都知道是怎么回事。
此时的张璁可谓“名满天下”,尽管朝中很多大臣仍骂他“逢迎上意”、“希君干进”,但没有一个人敢轻视他了。经过这场政治风暴,他的理论天才已经显现无疑,他又为嘉靖帝立下了大功,很多人都已经预见到,未来的他势必要重新掀起一场巨浪。
不管别人怎么说,怎么看他,在南京,他首先做的是履行自己刑部主事的职责。
在刑部,他仔细查阅罪囚档案,经过多年底层生活的磨练,他一眼就能看出案卷上那些罪名背后的逻辑。在他看来,档案中的那些人,有的或许是真的心恶而犯罪,而大部分人纯粹是生活所迫下的无奈之举。他到监狱中查看监狱的生活,犯人恶劣的生存状态令人心酸。遍地粪尿,老鼠成群,传染病时常发作……这就是大明朝的监狱?!
与以前不一样的是,现在的他终于权力在手,有了改变这一切的机会。
他重新审查案件,本着“罪非大恶,悉从轻典”的原则,一些因为各种“小过”被抓进来的人都被赦免,监狱顿时空了一半。然后,他着手改善囚犯的生存环境,碰上这个时候瘟疫发作,他严格督促相关人员清扫污秽,再用草药熏蒸,老鼠成群的地方放猫进去抓,患病的人请医生为其看病,浑身恶臭的人“澡其身,更其衣。”仓库、顶棚有损坏的地方及时谋划修复等等。
经过他的一番治理,监狱风貌焕然一新。不但囚犯们觉得好过了许多,连狱卒们也觉得生活突然轻巧、简单了许多。
在履行自己的职责之外,他还结交了许多对朝政有相似看法的人。
在当时的南京,云集了一批当权者的“反对派”和官场的失意人,这些人有桂萼、方献夫、胡铎等人。尤其是桂萼,有多年的基层工作经验,虽然颇有政绩和想法,但由于性情偏激,喜欢“抗上”,一直无法升迁,中进士十几年了依然还是个六品主事,品级与张璁这个新进士差不多。两人因为类似的经历,再加上都对政局极为不满,在南京日相讨论,研究针对杨廷和集团的斗争策略以及未来的施政策略。
张璁虽然已经入仕,在政治上已经略有起色,但生活上他依然保持着书生本色。
在南京,他住在钟山脚下自己所盖的三间小屋之中,名为钟山书院。堂兄张珊来南京看望他,他全以蔬菜招待,堂兄知道他做官之后依然贫困,仍保持着之前的书生本色,大为钦服,对他的生活进行了慷慨资助。
张璁在南京蛰伏的两年多里,嘉靖帝的为人和手段越来越为大臣们所了解,其权力基础越来越巩固。而杨廷和则越来越不被信用;他的重要臂助礼部尚书毛澄致仕回乡,走到半路就病逝了。这一涨一消之间,许多人都看到了机会。
来吧张璁,时代已经等不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