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有一句俗语:朝里有人好当官。以前以为,只要有人,什么人都可以当官。今天再读《红楼梦》第三回时,贾雨村在林如海的引荐下,在贾政的帮助下,终于又当上了官这件事,让我对“朝里有人好当官”这句话有了新的理解:有人帮助很重要,自身练就过硬的本领更重要。
贾雨村,原系湖州人士,也是诗书仕宦之族,到他时,家里的人口衰丧只剩他一人。他只是一穷儒,如果不是碰到甄士隐这个好心的富人,恐怕他连考试的机会都没有。在甄士隐的帮助下,他进京赶考一举中进士。但因朝中无人,说话耿直,被上司弹劾,当官实现抱负的愿望化为泡沫。他安置好家人,担风袖月,到处游历。后来,他认识了林如海,从此平步青云。真是“熟人多吃三两豆腐”,真是“朝里有人好当官”。以前的同僚在寻情找门路上时。贾雨村已在贾政的帮助下,当上了金陵应天府的府尹。读到这里,我觉他一介书生,第一次进京考试就考上了进士,说明自身能力过硬。这一次能东山再起,除了贵人的帮助,还因为他自己有渊博的学识。
东晋时期的陶渊明少年时有“猛志逸四海”的远大理想,有“大济苍生”的愿望。他二十岁开始入仕。他的仕途三升三降,可见他还是非常拼的。但由于他出身寒门,在门阀当道的情况下,他无法实现济苍生的伟大目标。”41岁时几经周折,迷途知返,回到了魂牵梦绕的山水田园,开始了“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的淳朴自在的生活。陶渊明被贬之后,如果不静下心来,潜心修炼,提升自我,怎么会一而再,再而三的入仕。41岁之后,如果他不尽力读书写诗,他怎可成为留芳千古的大诗人?
如果自己没有才能,即使有人举荐,结果不会好。赵括就是典型的例子。赵括是战国时期赵国大将赵奢的儿子,从小熟读兵书,张口爱谈军事,别人往往说不过他。因此很骄傲,自以为天下无敌。然而历经多次战役的父亲赵奢却很替他担忧,认为他不过是纸上谈兵,并且说:“将来赵国不用他为将罢、如果用他为将,他一定会使赵军遭受失败。”赵王不信,在一次重要的战役中,派赵括指挥全军,赵括死搬兵书上的条文,不知灵活运用,结果全军覆没,葬身战场,赵国从此也一蹶不振。看来,能力是“朝中有人好当官”的前提。打铁还需自身硬。
朝中有人很重要,但前提是,本人要不断的努力,拥有一定的本领。不然,即使给放到一个很高的位置,自己也做不了,还可能会跌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