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宗盛在《凡人歌》里面有唱到:
你我皆凡人 生在人世间
终日奔波苦 一刻不得闲
你既然不是仙 难免有杂念
你看连大师都有烦恼,更何况我们普通人呢!
这种烦恼会让我们焦虑,那人为什么会焦虑呢?
精神分析学的创始人 弗洛伊德说:人类的第一次焦虑的产生,是由于和母亲的分离。经过无数次的进化,这种焦虑反应也被固化,无人例外。
所以,焦虑是一种常见的情绪状态,人生来就会焦虑。
在这个充满焦虑的世界,大家如何来应对这些烦恼呢?是被焦虑带入拖延症的 深渊?还是奋起反抗成为人生赢家?马东东带领着他的 “说话天团” ,推出这本《小学问:解决你的7种人生焦虑》对症下药,帮助大家缓解焦虑,成为聪明人。
马东是谁?说话天团是谁?
相信看过综艺节目《奇葩说》和《奇葩大会》 ,对于马东、马薇薇、邱晨、胡渐彪、黄执中、周玄毅这些人都不陌生,他们在辩题里 唇枪舌剑 ,妙语连珠,让这些观众朋友不断地动摇观点,这样一群能说会道的先锋青年,在《小学问:解决你的7种人生焦虑》通过七个小知识, 面对日常问题和困境时 ,让你弄明白焦虑,教你像聪明人一样去思考问题!
一、Be Smart—读书越多就越聪明吗?
书读得越多,人就越聪明吗?未必吧。
有一个人说世界上没有白乌鸦,但是另外一个人说这个世界上一定会有白乌鸦存在。那么,这样的讨论,到底谁是对的呢?或者说怎么证明对方是错的。证明有白乌鸦相对容易,就是抓一只白乌鸦,就可以证明世界上存在白乌鸦,但是,世界上没有白乌鸦要怎么证明呢?抓一千只黑乌鸦也无法证明世界上没有白乌鸦呀。
在《小学问:解决你的7种人生焦虑》中,遇到这种争不明白的事情时,往往要采用一种叫“证有不证无”的逻辑,就是举证“存在”的那一方。
当我们无休止的陷入“凭什么你说有”、“凭什么你说没有”这样争论的时候,一定要清楚举证责任的前提,明白论证义务在谁身上,不做无谓的争论,才能避免无谓的争执。
有的时候,并不是我们读书多,有更多的知识储备去论证就算聪明,一旦陷入思维的误区,就如同在迷雾中丢了方向一样。而《小学问:解决你的7种人生焦虑》里的小知识,就可以帮你破解思维迷局。
二、 Make a Living—你真的理解“挣钱”这件事吗?
我们常常抱怨自己的工作是操着卖白粉的心,拿着卖白菜的钱,意思就是工作辛苦工资低。每天加班到晚上11点,却没有加班工资,还不如产线的计件流水线工人呢。
当你苦恼上班累工资少的时候,有没有想过是为什么?是因为工作量太大,领导安排不合理?还是本身从事的就是高强度重复机械工作?不同的劳动类型,决定了你领不一样的工资。
劳动一般分为体力劳动、脑力劳动和风险劳动。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比较容易理解,然而风险劳动要怎么去理解呢?
打个比方,你的老板比你赚得多,是因为他拉到的订单比你多,提成比你高吗?不尽然,一个企业的老板不但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还要监管所有部门的运营,公司赚了钱,大家的年终奖就高一点,然而公司亏了钱,工资还是要照发,老板却要承担自负盈亏的风险。
“在不确定的世界里做确定的决策,在压力和焦虑面前保持冷静,这就是风险劳动者的基本素质。”
三、 Stay Fit—如何拥有自律的人生?
最近我的微信好友们,都在2018年的初始,换上了一张“不减十斤,不换头像”的新头像,他们说这样可以刺激自己减肥,每次想要吃高热量食物的时候,就看一下头像。真的管用吗?
当他们坚持吃了一个礼拜的水煮青菜后,终于熬不住用一桌的烧烤和火锅犒赏虐待过的自己。非但没有减十斤反而还因为暴饮暴食,胖了五斤,外加一脸的痘痘。
为什么减肥这项伟大的事业坚持不下去,永远只有三分钟热度呢?
《小学问:解决你的7种人生焦虑》里,提供了一个公式:Be-Do-Have
这是什么意思呢?Be就是想清楚自己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Do就是这样一种人,会做些什么事。Have就是做了这些事后,我会拥有什么。
想想你要成为什么样的人,然后按照你想成为的这种人的行为模式去思考去行动,自然而然你就会收获不一样的结果。
想要减肥,先按照瘦子保持身材的生活习惯开始行动吧。
四、 Effective—高效能人士是怎样思考的?
日本著名的研讨会培训指导讲师大岩俊之在《实用性阅读指南》里面有提到,在制订计划的时候,要明确区分“目的”和“目标”。根据SMART原则,目标必须是具体可实施,能够落实到“何事、何时、多少”的详细数据,而不仅是“我的年收入要达到3000万日元”这样的一个假目标。
高效能人士在达成目标的过程中,从来就不是张口就来的信口胡诌,而是基于现实条件下的慎重考量。他们的原则是如何最快速的达成目标,而不是怎么去节省时间,毕竟,在我们绞尽脑汁怎么节省时间的时候,时间已经浪费了。
之前有一个友邻讲过一个笑话,大概意思就是油价马上要上涨5毛钱,同事为了在涨价前去加油,车子堵在了周五的晚高峰两个小时。到底有没有占到便宜,大家可以计算一下。
五、 Attractive—情与爱的科学小秘密
加拿大社会学家约翰·李完成了一项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科学地解答“爱情是什么”,提出了“爱情三原色”理论,它们分别是:情欲之爱、游戏之爱、友谊之爱。
情欲之爱就是被外表所吸引,第一时间就喜欢上对方的感觉。例如《鹿鼎记》里面的韦小宝初次见到阿珂。
游戏之爱大概就是“两个人在一起,最重要就是开心”。
友谊之爱是建立在理解、依赖、良好的沟通之上的爱情,这也是最稳固的一种感情。
同时,这三种爱交叉相叠,又会产生不同的爱,激情之爱、奉献之爱和现实之爱。
当你在爱情里产生不满的情绪,可能并不是对方出了什么错,而是对于爱情的期待不一样,有人想要浪漫,而有人却偏偏是务实派。认清自己和对方的爱情偏好,就能够帮助你们俩个人在这段关系里更自如的相处。
六、 Persuasive—不要当小透明
《小学问:解决你的7种人生焦虑》里面有提到一个 案列,在英格兰地区针对百岁老人的调查显示,女性在40岁是自然怀孕,那么她比普通女性活到一百岁的几率要高出四倍。
调查的结论就是:女性在40岁之后再怀孕,会更长寿。
这样的结论字面上看起来没有错,对不对?
然而你仔细想想,这些女性长寿是因为40岁怀孕吗?
本身40岁怀孕的女性身体素质相对就要更好一些,健康的身体才是他们长寿的原因,而并非40岁怀孕生子。
在我们的生活当中,经常 出现这样“因果倒置”的事例,我们往往会掉入到这样的思维陷阱里,觉得很有道理。多思考一点,找出真正的原因,
七、 我丧故我在—学会和隐性焦虑相处
近年来,网络文化盛行,“丧文化”更是席卷了整个互联网。众多网友在遭遇生活工作的重重压力下,一言不合就开始“葛优瘫”,“丧文化”更是让很多年轻人找到了组织。 悲伤蛙、马男波杰克等等丧形象受到了大家的追捧。
这种充满负能量的“丧文化”,是不是就是一件坏事?它是否会摧毁年轻人的斗志呢?
其实,丧只是年轻人的一种保护色,在面对职场的激烈厮杀,以及生活中沉重的生活成本,大家通过丧,找到了一种情绪的宣泄口,坦然接受遇到的所有困境,保持内心的和平。虽然打不了鸡血,但是慢点爬,总能从泥塘沼泽里爬出来。
“加油,你是最胖的。”
在现实的生活当中,由于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我们经常会陷入思维的误区和陷阱里,造成了“听过很多道理,却过不好一生”的尴尬局面。 只有知识,没有观点的人,正在被淘汰。而《小学问:解决你的7种人生焦虑》,通过小学问,激活你的知识储备,提升逻辑思维能力,让你像聪明人一样去思考,让你的人生不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