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上映了一部电影,圆梦巨人。
我想要变成巨人,踩着力气,踏着梦……这是我看完电影最想说的话。
这确实是一个造梦和圆梦的故事,但主题绝对不仅仅如此。在我看来这是一个诉说温情和勇敢的梦。
小女孩在知道自己危险处境的时候,选择勇敢,和BFG(好心眼巨人)一起想办法解决,她没有被吃人怪物吓倒,有过害怕,但从不退缩。BFG知道再带小女孩回巨人国可能会给她带来伤害,想要把她送回孤儿院,让她重新过回安静简单的生活。但在小女孩的坚持下, 他选择了毫无保留的信任,这些都极力讽刺着生活中那些遇到困难,以为推开身边人,放手保全就是最好的自以为是者。如果一个人愿意陪你度过所有艰难,最好的不是放手,不是推开,不是主观臆断的保护,如果所谓的好是以无尽的遗憾和愧疚为代价,那又有何意义。
BFG的眼里总是饱含泪水,因为他对那些美丽的梦爱的深沉,他能听到孤独者的心声,每晚给他们送去美丽的梦,但他自己却是最孤独的。他被其他巨人欺负却无法改变,有想要守护的人和梦,却都被打碎。极力保护着小女孩,他说,困难总会过去,我们总会活下来。
当带领人类进入巨人国,BFG内心是有愧疚和隐忍的,他背叛了自己的种族,但大爱之间他选择了割舍,好在女王并未杀戮,极尽理想主义。
其实还不太理解这部佳作的真正深层含义,只是想从一个层面来理解它:造梦的机器会生锈么?
有人说斯皮尔伯格的造梦时代早已结束了,虽然这部电影的存在继承了老式的模式,但是这只是表明老斯愿意沉浸在过往的记忆中和未泯的童心里。
了解完全部电影情节,又特意看了看斯皮尔伯格的百度搜索。我承认,圆梦巨人是未泯童心和技术成熟的双重产物。
此时我在北京的夜晚中,透过被雾氤氲的窗前:嘿,不会以为我真的一直在讲一部大众关注度并不多的电影吧。
说起未泯童心和技术成熟,这到让我想起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存在。不知道老斯是怎样看待这样一个故事的,不知道创作它的意义何在,身居现实生活的他还不愿从满是童心的世界中脱离,这种纠结感在屏幕之外的我越来越感同身受。为什么会纠结呢?因为自己的理想极限小于现实极限,因为自己就是厌恶现实却又被迫要适应现实啊。
说起那些生活在现实中的人,可能是时代的原因,可能是家庭原因,使他们没有能力让自己的理想附属于现实,更加没有能力在理想和现实中随意转换。我尝尝会想到一幕,在满是黄色麦穗儿的田野中,夕阳恰好在天空一角,和田间的一抹绿色浑然天成,我只身一人站在田野中央,张开双臂拥抱整个天空和整片田野。无所谓悲伤,无所谓欢乐,无所谓功利,无所谓情感,此刻拥有的就只有,安静。而在我18岁这一年,我所正在努力的一切都是为了这幅图画的一根麦穗,一缕夕阳或是一片云彩,我努力的目标就只是为了那份现在田野中央的安静与安心。我的理想就这一个。
在人生暮年,能拼凑出这样一副画,实属幸运,无憾
有理想的人清楚地知道自己的一步一步行走的方向和目的地,我实在想不清楚只认现实的人在路上前进时的所想所念。
城市的夜晚依旧有霓虹灯在闪烁,坐在车里的我正在听着妈妈讲起的故事:那是亲戚家的女孩,大学毕业后没有其他同龄人找工作的烦恼,直接到了父亲的直属单位工作,实习以后就直接成为在编人员,妈妈满足地说到。我低声嘀咕了一句:“那多没劲啊!”此时的妈妈立刻反驳了我:“什么叫没劲啊,人家的工作多稳定啊!现在上大学不就是为了以后找工作吗!”她还顺便鄙视了我的幼稚:“有时候理想就是梦想,永远实现不了。你活的太理想就肯定会被别人落在后面,同龄人都会比你更前进一步,现实就是你必须找到一份好工作然后在社会上立足,年轻时候都幼稚,等你成家立业就明白了……”我无法反驳,她拿出年龄上的优势使我再也没有发言权,我不知道自己成家立业后会不会像妈妈一样,我承认她所说的在现阶段都是正确的,都是超级成熟的想法。但我现在就只想为自己的理想努力一下,在18岁的我们应该有着这一股勇气而不是按部就班的工作买房结婚生子,如果从出生开始你的一生都是按部就班,没有自己的生活和理想,那么,生而为人,实属可惜。
我不想在该为理想而努力一把的时候选择安逸,选择提前现实的生活,我还没有疯狂过,有什么资格过上和那个女孩一样稳定的生活?
鲍勃迪伦曾写到过:世上有两种人,一种是还幸存的,一种是已迷失的。但愿心中有理想的人都是那个在理想与现实转换中幸存的人,而不是在现实中迷失的人。
理想主义,无非是多一些耐力和多一点勇敢。安于现状那是别人的生活方式,我不羡慕,也不喜欢。人总得享受点什么,路上要承担失去,要享受伤感。山在那里,我正年轻,我得去看看。
嗨,我是万岁爺,有点小理想和小现实的汉子。@圆梦巨人,能认识你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