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一到天气渐热,就会有大波儿卖服装的、卖瘦身产品、推销健身卡的人以各种方式到处喊“三月不减肥,五月徒伤悲”,惹得无数贴秋膘、养冬肉的女人们纷纷解囊。
她们一边拿闪电作为自己的目标,一边面对各种快乐肥宅食品的诱惑,几乎时刻处于痛苦纠结的选择中:吃,还是不吃?这是个大问题。
很多时候,纠结的结果要么是“吃吧,吃完才有力气减肥”,胡吃海塞一通,比下决心减肥前更增几分体重;要么是长期压抑食欲引发的身体问题——骨瘦如柴,脸上皱纹横生,没有丝毫的美感,又或者是某次体检报告上亮起的红灯。
其实,何必呢?
只要不是胖得影响了健康,花自己钱吃自家粮食胖起来的,为啥要为了别人认为的“好看”,让自己每天遭罪呢?
生活已经很不容易了,适当放过自己不也是真正爱自己的一种表现么?
还有一种“自虐”,是每天把自己日程排得爆满那种,结果,每天都忙忙碌碌、慌慌张张,但晚上临睡前还总是沮丧地发现有好多要做的事没做完。
英国畅销书作家泰普勒说,一天只有24小时,如果你的清单上只包括那些实际能完成的事情,而删除掉紧急时刻会放在一边的事和当天无法完成的事,你会因为自己变成一个效率高、有掌控力的人而每天对自己的状态很满意。
是的,要是能意识到但并做到这一点,对自身满意度和幸福指数都会提高不少。
同理,作为家长,想减轻焦虑、避免情绪过度波动、随时激娃的最简单粗暴的办法就是:屏蔽掉所有比自家娃优秀的娃家长的朋友圈,主动做一只井底娃,乐得自在,然后,悠哉悠哉地应对每个原本竞争得白热化的日常。
在信息大爆炸的当下,适当放过自己的各种方式,都将是尊重本心、爱惜本性的便宜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