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卷一词最早是德国哲学家康德提出来的,他在《判断力批判》一书中提出“内卷”与“演化”是两种不同的进化模式。从文化发展领域来看,就是当某种文化模式达到既定的程度和形态时,既无法保持稳定的状态,也难以自我更新到其他形态,于是只能不断地在内部进行自我复制和精细化这样一种动态停滞的文化现象。因此,康德将其称为“锁定理论”。
2020年以来,互联网头部企业的市场内卷将“内卷”发展成火爆网络的流行语,词意演变为因争夺稀缺资源而采用非理性竞争或“被自愿”竞争,从而导致同行间竞相付出更多努力的现象。接着,“教育内卷”、“社会内卷”等应用场景应运而生。
勘察设计行业在这个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市场内卷的现象。具体有如下一些场景:
在浙江、安徽等地方的建筑类市场投标中,一般建筑类的项目投标,门槛设的不是很高,再加上这些地方比较开放,地方保护主义不是很明显,同时报价占的权重很高,有的高达60%以上,在这种情况下,往往几十上百家勘察设计单位参与投标,其中一些投标单位是来“打鸟”,也就是碰运气。大家算一算,方案、施工图(总包项目)再加上人工、差旅等其他投标费用,平均每家的费用都在3万以上,大家加起来的费用都是几百万了,这个费用都超过项目本身的利润了。最终是绝大多数投标单位吃亏,赚到的始终是极少数,这是毫无意义的恶性竞争了。这是勘察设计行业比较典型的市场内卷。
造成上述行业内卷的原因,有如下几个方面:
1、行业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
工程勘察设计行业有21个子行业,为产业和城市发展提供智力服务。中国的发展道路经历了工业化、城市化,现在到了产城融合阶段。因快速城市化带来的勘察设计行业增量市场已经大幅减小,现在进入了增量和存量并存的市场,市场供给已经发生了巨大改变。
2、业务同质化
勘察设计行业随着新中国的发展而发展,在短缺市场经济下,以量的满足为主,质的需求为辅,大家提供的基本是同质化的业务,很多单位还是比较的那一的业务,没有在细分领域深耕细作,比如遇到房地产市场下滑,居住建筑设计业务就会产生断崖式下跌,因为设计是前端。
3、竞争者多样化
中国本土的勘察设计企业2万多家,比较有优势国际知名工程公司也通过并购或自贸区的形式参与,加之2019年住建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印发《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项目工程总承包管理办法》鼓励施工单位申请设计资质、设计单位申请施工资质,并且明确施工、设计资质可互认。在数字化时代,互联网企业也跨界加入,这些都无形增加了竞争者。
4、疫情等意外事项
三年抗疫以来,从静态管理、动态清零到全面放开。大家都承受了巨大的经济和心理压力,经济社会一度停止,外贸也急剧萎缩。社会一放开就带来报复式工作和消费行为,但产业转移和外贸业务不是说来就来,说走就走的。
上述原因也是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原因,因此,也需要通过发展来解决问题,针对勘察设计企业而言,有如下策略可以考虑:
1、顺应时代潮流,理清自己发展定位
行业发展滚滚向前,任何被动等待和停滞不前都是没有出路的。行业进入K型分化发展期,一些企业往上走,一些企业往下走。在业务领域、范围与市场区域方面根据自身实力,要有一个理性和科学准确的评估。根据你的资源禀赋,你必须在专业化与综合化集成化生态化方面做一个选择。需要在区域、全国甚至国际市场方面做一个选择。实际而言,高度专业化的企业往往选择全国性或国际性的市场,综合化集成化生态化的企业可以选择区域化,也可以选择全国化和国际化。
2、差异化的竞争模式
行业高速增长的黄金期已过,现在进入低速增长的稳定成熟期,在这种场景下,并购重组和市场出清就是市场规律,提高集中度是必然趋势,同质化竞争模式已经不适应新的发展态势。不管是大型企业还是中小型企业,都必须找到自己的差异化竞争优势所在,竞争优势往往体现在产业链的价值链上面。比如朝着精专特色化方向发展,重点提升在创新产品特色和服务、方案设计等方面的竞争优势;比如向着集成化服务提供商转型的大中型企业,与行业内企业相互支撑共建商业生态圈,打造集约化、专业化产品或服务等,不管那种精专化、特色化以及用户导向的设计思维都是不可或缺的。
3、打造新赛道
平时大家都在说弯道超车,这在一个没有形成行业核心竞争力的时代是可行的,但在现在这数字化时代,信息不对称的现象已经很少了,要靠别的企业的集体失误来实现弯道超车是不现实的,所以真正有效的办法就是换道超车。比如,现在的新能源行业、绿色环保及其它新兴产业很有前景,就抓住机会进入,快速迭代,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另外就是要考虑科技创新,加强新材料、新工艺、新工法的研究推广应用。更高一层的就是在管理数字化的基础上,对原有的业务流程用数字化的方式更新一遍,打造业务数字化的能力,最后加大对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应用推广的力度,打造自己的数字化业务,形成跨界发展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