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
前几日,单位举办活动,向大家征集才艺表演。对这种事,我一般选择默默站在角落,是自觉躲得最远的一个。
某个下午,领导问我有什么才艺,有什么特长,要不要表演个节目?我瞬间冰冻,脑子里开始翻滚有没有才艺,思来想去,哦,好像没有任何特长。
活了这么久,无一技之长,可怕又可悲。
无特长,每次才艺秀与我八竿子打不着。无特长,只能做吃瓜群众。但我知道,当看到别人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当关键时刻能拿出才艺秀,毫无疑问满眼的羡慕。最终只能慨叹自己如此平庸,这并不是妄自菲薄,是实话实说。
原本以为爱好和特长是一码事,后来才发现两个完全是不同的概念。爱好可以无限广泛,可以不精益求精,爱好比喜欢程度深一点。特长是一技之长,达到一定境界便成为立身活命的本事。而我,居然一个特长没生长出来。
从小到大,写过无数自我介绍,档案里少不了特长这一栏,学习中、工作中、生活中各种场合少不了擅长什么这一项。年少无知时特别实事求是,直接写无,本来一无所长,不能瞎编乱造。
NO.2
老师说,特长这一项十分重要,有些人特别重视你写的长处。特长是和别人与众不同的地方,有些人因一技之长被某某知名企业录用,因为有特长被大boss赏识。总之,特长代表优势。
好吧,如此谆谆教诲,再继续写无特长,自己都汗颜。不得不写阅读、写作等空泛的爱好,有点兴趣全部写上去,这一栏终于不再空白。
但所写之事无一个称得上真正的特长。
一辈子坚持一件事儿,做到极致,自然成为本领域的专家。村上春树以小说家自居,写小说是最想做的事,写擅长的故事,创造出“村上式”的风格。他热爱跑步,高度自律,坚持若干年去跑步,写出了跑步界的经典作品。
谁不知道兴趣爱好十分特别very重要。现在父母从两三岁开始培养小孩子的兴趣爱好,开始张罗给小孩子选少年宫的各种课程,舞蹈课、绘画启蒙,亲子音乐……生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我的童年在无知无畏中度过,过的无忧无虑,却没有开拓什么特长爱好。长大后才发现,所谓的特长,天分占了极少部分,后天的练习才是根本。持之以恒去做,假以数十年,哪怕无天分,也能渐渐成为独一无二的特长。
教我古筝的老师是个90后,聊天时才知道她从五岁开始学古筝。小时候,不是因为表现出古筝的天分,是因为父母觉得女孩子学古筝有气质,百般不情愿下去学习古筝。每天十几个小时的时间练琴,长大了,曾经忍受的痛苦无形中转化成一项特长,一门足以谋生的特长。她说,回想起来从内心深处感恩那段拼命练琴的时光。
NO.3
事情大部分是被逼迫出来的。一无所知的年龄,哪怕被父母强迫去学习才艺。坚持下来,总有一天,在某个时刻会显示出所学才艺的优势。小时候,没有发展才艺;长大后,更无一技之长。
安慰自己时,会说时间来得及。与从小有特长的人相比,落下了何止一步。一生本该做很多事儿,然后寻找到值得倾尽毕生心血的一件事。
深刻剖析自己时,不由一阵阵恐惧。喜欢阅读,却陷入不求甚解的怪圈,没有哪个领域研究地更深刻一点;喜欢羽毛球,却不清晰基本的规则;喜欢写点东西,却败给懒惰。
意识到问题的存在,却解决不了。
爱好广泛,无一擅长。涉猎五花八门,无一精通。经常听别人说,什么都想试试,什么都是三分钟热度,新鲜劲过了,就没有然后了。不得不沉重地低下头,我也是这样的。
特长需要用时间去磨练。偶尔为之是喜欢,经常为之算得上热爱,而长久坚持才有成为特长的可能。
专而精,人生境界。干啥啥不行,吃啥啥不剩。这样一辈子好像少了生活的意义。
NO.4
电影《从你的全世界路过》中陈末问幺鸡有什么特长,幺鸡说从小我妈就说我没什么特长,最大的特长就是能忍。具有强大的忍耐力是不是一种特长,特长是具象还是抽象,因人而异,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
特长,简而言之,特别的长处。一般人理解,是所谓的技艺或兴趣爱好,并且是能show的那种,已达到一定境界。极少有人将会学习、会看书,算作特长。特长不是专业能力,更多的是学习以外的能力,与兴趣相关的技能。
去新会参观梁启超的故居,里面陈列着介绍他生平事迹的文字和图片,一生写的文章,做的事情,还培养出多个优秀子女。和朋友讨论,为什么他一生能做如此多事情。同样的一辈子,为什么有些人可以精通多个领域,而我们做一件事情,也做不到优秀。同样的一天24个小时,我们为什么过成这样。
蔡康永说“15岁觉得游泳难,放弃游泳,到18岁遇到一个你喜欢的人约你去游泳,你只好说“我不会耶”。18岁觉得英文难,放弃英文,28岁出现一个很棒但要会英文的工作,你只好说“我不会耶”。人生前期越嫌麻烦,越懒得学,后来就越可能错过让你动心的人和事,错过新风景。”
发掘一个兴趣,发现一个爱好,发展一个特长,是为了遇见心动的人,是为了邂逅美好的事,更是为了找到未知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