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家人,超脱于世俗之外,看着凡尘之间的纷争,修行修心。如道家,盛世避世,乱世救世。如正统的佛家,劝人向善,讲究行善积德。
但是,这个世界林子大了,便什么动物都出来了。佛教又骗人钱财的,道家也有假道士,《红楼梦》中出现的衣冠楚楚的出家人,仿佛都是不务正业的人。
一、馒头庵,不干净
作为容纳女子修行的地方,本应该是最干净的地方,可偏偏,这里只是表面的干净。
《红楼梦》中,王熙凤第一次体会到权势换钱,便是受了这里一个名叫静虚的老尼的怂恿。那是秦可卿送葬期间,静虚私底下去见凤姐,希望她帮忙介入一场婚姻官司,最后得了三千两的好处费。
这场婚姻官司,最后是被王熙凤给搅和了,但是那个女儿刚烈资金,那个儿子痴情跳江,两方周折一番什么都没有得到,还去了三千两银子。而王熙凤呢,只是在静虚的怂恿下,修书一封,假托丈夫贾琏的名声,白白得了三千两银子。
所谓,宁拆一座庙、不毁一桩婚,静虚作为修行之人,却为了金银去破坏别人的姻缘,最终害了两条性命,着实可恨。
而馒头庵里,上梁不正下梁歪。智能儿从小养在馒头庵里,心思却没有用在修行之上。按理说,她年纪轻轻,动了心也可以理解,可这个时候作为师傅的,理应引导劝诫,可静虚却仿佛根本不知道自己徒儿的状况,满眼里只有钱财。
后来的秦钟,和智能儿私会,再然后,智能儿找到秦钟府邸,害得秦钟被打,活活病死,而智能儿,也无法在庵里继续待下去。
一个好好的馒头庵,成了许多人心中的“风月之地”,早已经没有了佛门的清净。
二、清虚观,爱做媒
清虚观里的张道士,年轻时候还见过贾母的丈夫,也正因为如此,贾母对其格外善待。
他看到宝玉的时候,一眼便说出他和爷爷长得像,还顺道想要给宝玉说门亲事,惹得宝玉十分不痛快,回家便大骂张道士。
按理说,出家之人,不必理会这些凡尘俗世,张道士也是个趋炎附势的人,忽然跑来做媒,想必暗地里收了不少的好处。
张道士这个人,着实不像个真正修行的人。
宝玉初来,他请了宝玉的那块玉,端出去给徒弟瞧,回来还带了不少徒弟们的见面礼。贾母一瞧,都是人家的心爱之物,体恤地拒绝了。可连贾母这样非修行之人,都有怜悯之心,张道士却没有半点怜悯自己弟子凄苦的心思。
他满心思都是巴结和讨好,然后顺带踩上几脚不如他的人,心中没有道,哪里能得道。
最后为这张道士,宝玉和黛玉还闹了不小的别扭,一个摔玉,一个剪穗子。
三、穷苦人都骗的马道婆
比起前两者,他们不过是不务正业,害的也都是那些达官贵人。不是说达官贵人就活该被骗,只是相比较穷苦百姓而言,那些达官贵人被骗了,也就失去一些钱财,而穷苦人家,却是连家底都被掏空了。
那时,贾府为了宝玉健康成长,认了马道婆做干娘,最后这马道婆呢?帮着赵姨娘给宝玉下半子,还顺走了赵姨娘辛辛苦苦攒下来的家底。
赵姨娘虽然也可恶,可她的生活日子都不好过。马道婆进贾府的时候,每个夫人太太的屋子里走一遍,最后连赵姨娘这种半佣人也不放过,可见其心狠程度。
《红楼梦》算是魔幻作品了,可在现实生活中,如马道婆这样的人并不少。她们不仅骗有钱人,甚至还去骗那些穷苦百姓,将她们手里仅有的钱也骗过来。
或许这世道,真的应了那句劣币驱逐良币。
《红楼梦》里,衣冠楚楚,一本正经的出家人,几乎没有一个是心术正的。反而是那些邋里邋遢,穿着破破烂烂的跛足道人和癞头和尚,是真正得道之人。他们总在危难时刻出现,救助世人,点化世人。
不过书中也说了,他们不是万能的,只能点化和提醒,最终是不是能够得救,还得看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