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每到了期中期末考试前夕,朋友圈总会爆出很多陪孩子写作业复习的帖子,各种心碎,各种战争,单打独斗抑或双人协作战斗,家里可谓是鸡飞狗跳。这样的结局也许是孩子捧得好成绩皆大欢喜,也许是我行我素,狗哭狼嚎。
这种教育现象的背后反映出的是父母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父母的初衷是好的,但是无不是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还要冠以都是为了你好,究竟是为了自己的面子,还是真的为了孩子的将来?
更有些特殊孩子的父母,更是拿着同样的标杆要求孩子,可谓是拔苗助长。曾经带过一个自闭症的孩子,单纯可爱,四年了终于能把班级里同学的名字记住了,每次上课,总是把小手举得高高的,每次作业都是努力的去完成,虽然字写得歪歪扭扭。每次考试前两周都不来上课,问其理由,妈妈在家给孩子单独辅导。这位母亲是伟大的,但是又是强势的母亲。把儿子和其它孩子看做是一样的,不允许自己的孩子犯错误,即使是忘记了带课本这样在普通学生身上也会发生的小事,但在这个孩子身上一旦发生,就会遭来毒打。
可怜的孩子,可悲的家庭。为这位母亲可怜的同时,更多的是愤怒。自己的儿子本身就是特殊的孩子,为什么还要当作一个正常的孩子来对待,我们给他的应该更多的是关爱、陪伴。
特殊孩子总会有特殊的闪光点。这个孩子对语言很敏感,英语单词背诵很快。父母完全可以发挥孩子的特长,去找到孩子的闪光点,去挖掘他的潜能,真正为孩子的未来考虑。
管建刚老师说过,你应该知道,种在泥土里的花,一些在春天开放,一些在夏天绽放,还有一些在秋天绽放,这个时候你或许担心了,冬天马上就到了,我的花怎么还没开呢?你知道吗?你种的是梅,只有到了冬天,才会绽放她傲雪的丰姿。
我想说,这些特殊的孩子也许生来就不是一朵花,也许是一棵无人知道的小草。我们不能用养花的方式来看待这棵微不足道的小草,也许一辈子都不会开花,即使开花,也许没有花香,也许没有鲜艳的颜色,但是它毕竟也是一棵草,默默地生长在自己的世界里,独一无二,任由风吹雨打,不改变自我生长的意志。
我们唯一能做的,最好的办法,就是陪伴和等待,任其自由的成长,快乐的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