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金海,长期任河北电台驻邯郸记者站站长,人称"自行车记者"。说他是自行车记者,是因为他出门采访下基层,往往骑一辆自行车,出则几十里,多则一、二百里,全靠一辆自行车,出门两脚一蹬,两个轮子一转,采访机一背,出发!无论冬夏,还是春秋,风里雨里、雪里雾里,都挡不住他采访的脚步。
他高大的个子,方方的脸庞,憨厚的面容,骑行在乡间小路,炎日下一身汗水,严冬里一身寒霜,天热时挽着袖子,挽着裤脚,不认识他的人,谁会想到他是大名鼎鼎的河北电台驻邯记者站站长?他走访农户,在农家小屋与农民啦家常,道冷暖,像知心朋友在聊天,谈笑间,采访素材已了然于胸。金海虽然从小生活于鸡泽县农村,但上小学、中学直至大学,应算作"学生成份",可他全无学生的"骄娇二气",仍然保留着朴实的本色,有时则透出童秩般的天真,那一丝质朴的微笑,让人觉得安全、可亲又可信一一职业记者难能可贵的品质。
有时我想,一个记者,端着架子,打着官腔,八句话说不到谱子上,谁还敢与你说心里话?金海就能。新闻业内人士有句老话也是实话,说是"新闻是靠脚底板走出来的",金海做到了。邯郸地区一万二千平方公里的面积,原区划19个县(市)、区,有太行大山,有广袤平原,最远的县城距邯郸有200华里之多,一个记者跨山越水,洒着汗水骑着自行车来往穿梭,该是多么动人的一幅情景啊!现代交通,公路四通八达,各种机动车辆应有尽有,金海出去采访,人们求之不得,不会沒他的车坐,可他不惊动人,不摆谱,悄悄地来,悄悄地走,大量一手素材掌握于脑际,很多有影响力的新闻作品悄然而出,不可谓"不接地气"也。
我与赵站长在采访中相遇多次,每次都让我感动。我一个市级电台的记者,上世纪90年代初已用上日本产"索尼"采访机,它小巧玲珑,性能优越,可金海却无怨无悔,背着一架德国产磁带录音采访机,认真地记录着时事。
1998年国庆节,我正在电台直播间主持《清晨热线》节目,听众打来热线电话,说某工商所一名副所长带着两名工作人员从摆摊的一名小贩处每人搬走10箱苹果和梨,不付钱,装上车扬长而去。早7点40分下节目,刚到办公室,金海即赶来,说听了《清晨热线》的广播,约我一起赶赴现场,当时他与我都沒吃早饭,我们就一起步行到了事发地,离商贩的摊点尚有十几步,远远看到两名某工商所工作人员正与摊主对话一一工商所人员:"要是有人来调查,你就说我们付了钱了。"商贩不语。这一切,全被金海与我真真地听在耳中。工商管理人员走后,金海仔细询问摊主,掌握了真实情况。那几名过节为所里工作人员"办好事"的工作人员受到了处理,金海连早饭都沒有吃,又迈开双腿回去。
金海实诚,外甥与儿子结婚,不大操大办,只约了亲友,廖廖几桌,还让我当司仪,我说人家孩子结婚,都找年轻貌美的,你却找我这个半大老头子,不嫌孩子们不满意?金海却说,就是要你这个《清晨热线》的延宾来主持!两个孩子两次婚礼,办得简朴而又热烈,金海高兴的合不拢嘴,连说"不赖,不赖!"
这就是赵金海,堂堂一位河北电台记者站长,他才当得起"不赖"这个名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