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漫画而言,除了题材、地域、受众层面等几个客观方向来划分种类之外,还有许许多多的划分方式,其中最为人津津乐道的,莫过于通过读者与时间的双向肯定,将一部作品来确定其在漫画领域的地位,其实在日本漫画的历史上,好作品好作家层出不穷,如同过江之鲫一般的市场里,所谓的优作、巨作、神作比比皆是,不同的作品有着不同的拥趸,不同的作家也有着不同的粉丝,究其根本,百家争鸣的局面势必会引起读者与市场对于漫画品质的日渐挑剔,因此,除了上述所说的璀璨之作以外,市场还界定了一种凌驾于诸类神作、巨作之上的作品定义,称之为「现象级」作品,这种作品不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至少在同时代傲视群雄,且不仅仅是超过其他同时代的竞争者,而在热度及市场的检验下亦能立于巅峰,这种作品有却不多,且每个读者的心中TOP榜也是各不相同,于笔者而言,今天所要讲述的这部《鬼灭之刃》,就是其中之一。
二○二○年初起,莫名其妙的就开始了一股「斩鬼」的风气,那个时候,coser们的眼里只有着一位咬着竹筒的祢豆子,学生们之间嬉笑打闹中嘴里喊着的也从「橡胶·狮子火箭炮」变成了「水之呼吸!叁之型!!」,就连我也在女朋友的强制之下,手机壁纸从动态「漫威毒液」改成了鬼灭里的「嘴平伊之助」,这股鬼灭的风潮,在漫画、动画、电影及手办周边的多重浪潮之下,一时之间席卷了整个银河系,作者吾峠呼世晴从一个原本默默无闻的漫画家,到美国《时代杂志》入选为年度次世代百大人物、手冢治虫文化赏特别赏得奖者,不曾出席公开活动的「她」 也同样成了众人的焦点,或许,多少人爱就有多少人厌,鬼灭的成功仍然是双刃的,但不可否认的是,2021年5月,《鬼灭之刃剧场版——无限列车篇》在日本票房破400亿,早在这之前,它已超越了宫崎骏的《神隐少女》,成为了日本影史票房第一名。
早在《鬼灭之刃》的动画化开始,就注定这部作品不再只是动漫,而是一种现象,就像是作品中人类与恶鬼的对立,羁绊而成,相互成就着对方,既是无奈,亦有悲伤。许多人在初看这部作品时,都会升起一种倦怠感,的确,在这种老套的除魔卫道、保家卫亲的陈腔滥调的旋律之中,会让人不由自主的感叹日式漫画题材的日薄西山,或许,就像所有的问题总会解决,但却总有千千万万种的解法,《鬼灭之刃》的成功,不仅仅因为来自于影像上的呕心沥血,其实作品内核在漫画的形式时,便早已初现端倪,在吾峠呼世晴老师所构筑的鬼灭世界中,将久违的责任感与情义感重新加载,单纯且直白的通过一场场关于凋零与逝去的章节,在大我与小我的挣扎中前行,去守护现世的岁月静好。
如果每一部漫画都代表着一种颜色,那么《鬼灭之刃》的主题色就一定是白色,那种纯粹到一目了然的剧情,那种耿直到直来直往的认知,加上那种近似复刻的固定套路,却让整个故事在憨实的外表之余又显出一丝妖异的绚烂,可能很多人会刻板的认为,「鬼」总是嗜血、暴虐、残忍,「人」依然温柔、包容、坚韧,但真正让读者记住的却总是那些有着故事的「鬼」,那些总是在死亡消弭中才会重新认知人性的「鬼」。每一次屠鬼的行为之后,总让「鬼」与「人」的身份于轻尘中翻转,没有丑陋,没有罪孽,有的只是不甘的幽怨与无奈的哀伤,追求永恒的鬼与只争朝夕的人,从茧到蝶的转变,再如何形式的放大,究其一生也不过是短暂的世上逍遥游一朝罢了,只要被自己认可,让人觉得念念不忘,必有反响的就成了这些平凡却不凡的共感。
《鬼灭之刃》的故事很简单,就是一个少年无惧诸多艰险,寻求治愈妹妹的斩鬼之旅,主角灶门炭治郎一家遭鬼残杀,唯一幸存的妹妹也成为了鬼。为了寻求让妹妹复原的方法,炭治郎踏上了斩鬼之旅。加入鬼杀队的炭治郎,与伙伴还有鬼杀队的菁英「柱」共同讨伐恶鬼。恶鬼之首终被歼灭,自己的妹妹也复原为人。鬼杀队解散后,炭治郎与伙伴们回乡定居,他们的后代在现代日本过着和平美好的日子。
如果一部漫画真能用以上短短百八十个字便能叙述清楚,诠释魅力,那么余下的这数千把个字,就让笔者显得特别的愚昧与可笑,除了战斗画面与人物造型方面的设计,作品在故事剧情上的编排,也显得颇为高级,在一幕幕剧情推动中,不同角色都在各自的自我成长,精妙的解释每一段人、事、物三者之间关系,将人与鬼的纠缠,善与恶的对峙,复杂的情感递进也在无声的纸张笔墨中辗转升华。这个随处弥漫着“羁绊与生死”的鬼灭次元中,无一不在传达对于生命轮回的敬仰,亡者作为一种特殊的存在,用别样的方式去演绎对于生者的眷恋与思念,而每一场战斗都寄托着生者给予亡者的悼念,也正是这种带着温暖,又散发着寒意的故事,才会让人由衷的感受到,那一种想念是会如此的痛。
鬼灭之刃,不得不说这是一部点缀着冷色调着墨,却处处满溢着温馨暖色调的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