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离开北京的时候,说要去埋坛酒。
有些故事没有经过时间的沉淀,听起来就平淡无奇。当初我俩一起毕业,从两个不同的方向汇聚到北京,以为用一张户口的门票,可以在这座仰望已久的城市生根发芽。
真正投入这火热的熔炉里,才明白一座城市的辉煌,是无数青春燃成灰烬的结果。先生是一家初创企业的CTO,虽然让公司在行业内一炮打响,但我们像坐在一艘飘飘荡荡的小船上,无法左右风的方向,也时长遭受大浪的拍击和捧杀。
眼看高企的房价从张狂演变到魔性,公司的带路人也一次次上演卸磨杀驴的戏份,在举刀杀向先生之前,我们便随疏解的大潮离开了北京。
我先回到了家乡,先生断后,因种种原因,他把户口留在了北京。离别时他甚是落寞,便沽酒封坛,找了一处无人之地埋藏,说待我与他再到北京领证同饮此酒。
今天我和先生故地重游,他开着车听着导航,阔别一年多,这里多有变化,不时感慨北京建设之迅速。但七拐八绕之后,先生居然找到了他说的一片杏树林。
杏林北侧是一条大河,我观察地形的时候,他从车里拿出了一把折叠铲,于是我们进入这荒僻的树林,踩在沙沙作响的枯叶上,大约200米后,先生一停说:“应该就是这里了,我们需要找到一棵高耸的树,我当时埋在了树下”。环视一周,他来到一段土坡前,绕着一颗树看了看。我感觉此树并无明显突出,这里的风很大,树干都是光秃秃的,他略有疑惑,扒拉一下落叶,便挥着铁铲开始挖土。
几铲下去,好像会凿出前朝旧物一般,真的露出了“旧物”——一把小刀的柄,他说这是埋酒的标记,拔出来,却再不见了乌沉沉亮闪闪的刃,锈迹斑斑,甚至刀身弧线也被“泡发”了一般,时光果然会留下印记,很深。
先生铲土更加卖力,伴随着金属的声音,地上犹如炸开的弹坑一样越来越大。忽然“噹”的一声,先生抬头对我一笑,“还在的”。
他放缓了挖土的速度,边挖边讲一年前的情景,他是如何从同学那里买的酒,又是如何用蜂蜡封坛,又如何把酒瓶装在了一个装有茶叶的陶罐中,又如何想象着未来有一天挖酒的情景,还担心将来无法回来挖酒,在瓶盖处写下了这瓶酒的故事。我努力构思一年前他孤单的身影,又感慨着这一年我们俩的颠沛流离。
突然“啪”的一声,陶罐的盖子被先生戳裂了,一股浓香逆风而来,掀开陶罐,上了红色彩釉的酒瓶赫然入目,依然崭新如初,我们相视一笑,心中漾起满满的幸福。
也许这就是生活中的仪式感,一段故事总要有一些深刻的东西让人有所记忆。不管我们在哪里,两个人无论多么平淡,也都该用时间酿出美好。
也祝大家红红火火~*\(^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