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是什么阻挡了我们“看见”、理解孩子。
1投射:投射会让人们戴上一副有色眼镜。这副眼镜上印着我们一路走来形成的思想、态度、愿望、情绪、性格等等。眼镜之外才是真实的世界。
投射是认知边界不清的结果
如何避免有色眼镜影响?
一、在为孩子某个问题担忧时,可以练习反转思考.比如当我们总是担心孩子的数学能力差时,不妨先觉察到自己的这个想法并问问自己,究竟是孩子的数学能力差,还是我自己数学能力差?如果我们意识到自己数学能力的确很差,孩子的数学能力也确确实实不强时,可以再深入的问自己,有没有可能是我不断的投射这层信息,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认同这层信息呢?
二、重视孩子的反馈。
当孩子说我不冷,当孩子表达我很喜欢,弟弟并没有不开心时,我们应该试着相信。若我们没法做到完全的相信,那么最起码给孩子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范围内,试着观察孩子不按我们的想法去行事时到底会发生什么。这个过程就是放下我们心中固执的成见的过程,也是练习看见孩子的过程。
警惕理性评判,多观察和反思自己的想法。
一、判断之前先观察和审视自己的想法。(刻意练习)
二,睡前反思,寻求更好的回应方式。
第三种情况是同理心不足就会影响我们对孩子的看见和理解。
当我们与孩子有矛盾时,我们可以尝试在冷静之后,找一个安静的地方坐下,闭上眼睛,想象自己被带入了孩子的角色中,
当我放下了我的预期和目标,带着我的全部本质与你的本质相遇,这时的关系就是我与你,在这种关系中,我们不需要你作为一个工具去承担满足我的需求。在这种关系里,我丢弃以往习得的经验与判断,愿意以全然无知的心态去了解你更多。
我站在你的身旁,怀抱折充沛的爱与极大的好奇,去尝试理解与体谅。我小心的向你求证以这样的姿态温柔传达。
我在这里,我听见你,我理解你,我在乎你。当孩子被这样善待与珍爱时,他便能感受到安全踏实,他也会经由我们,爱上整个世界。
第四节用心看见就是对孩子最好的鼓励。
当孩子被不恰当的鼓励时,他就会藏起真实的自我,去满足他人的期待。
不顾孩子感受,言过其实的鼓励,暗藏着父母变相的控制欲,隐约中透露着父母想要孩子做的更好的期待,而这本身就是对孩子的不接纳,不信任。
好的鼓励就是父母将自己的用心看见,自然的表达出来。
一看见孩子展现的品质
二看见孩子付出的努力。
第五节贴标签不是看见,而是将孩子局限住。
负面标签会让孩子不自觉地认同。
贴标签评价或许很容易,可当孩子不断接收这样的评价时,他们的潜意识就会不自觉的认同,甚至不惜以进一步的行为表现来捍卫他,以证明我就是这样。
替代方案去解决问题,
一、提醒自己对事不对人
诚实的表达我的感受,与他交流话题范围缩小,只关注眼前的事实。
二、巧用批评,让不良行为暂时化。
我们自己很注意,不随意给孩子贴标签,但身边的人总会忍不住定义怎么办呢?
1如果我们能站出来保护孩子,发表自己的看法,就能让孩子借机了解他最在乎的人,父母是怎样看待他的。许多孩子并没有一个确定的自我认知,他们往往会从别人那里获得自我认知和自我肯定。
2,鼓励孩子建立内心的稳定感。
孔子说,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别人不了解我,我也不生气,这不就是君子吗?
妈妈认为,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用解释,只要我们自己知道自己是什么样的人就够了,以后遇到这种事情,如果还能做到不生气,那我们就有君子的品质了。当然这可不容易,妈妈有时还做不到呢,我们一起努力,好吗?
中性标签会让发展中的孩子受限。
*相信孩子是不断的发展与变化的。
正面标签会让孩子隐藏真实自我。
怎么做更好些?
1,我们要看到孩子具体做得好的细节,体现品质,而不是笼统的给孩子扣上一顶不合适的高帽子,让夸赞变成一种“绑架”。
2,同时要更细心的关注孩子当下的真实需求,当孩子的需求与我们的期待相冲突时,我们不能用家长的权威,大道理,或刻意感动等方式逼孩子就范,而应平等地与之沟通、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