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域救援难题咋破?重庆大学生团队“鱼”跃而出有妙招!
近日,一款由重庆机电职业技术大学学生团队“成群结队队队”研发的仿生救援鱼引发广泛关注。该团队成员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创新精神,在水域救援领域取得重要突破,为保障水域安全提供了创新解决方案。
他们研发的仿生救援鱼融合仿生学、AI与物联网技术,具有诸多创新亮点。在技术性能方面,采用柔性尾鳍驱动与可变胸鳍协同控制技术,最高速度达5-8节,可在狭窄空间灵活转向,其通过性比传统螺旋桨机器人提升200%。搭载多传感器融合系统,能在浑浊水域精准识别生命体征,准确率超95%,还具备实时避障功能,响应时间<0.3秒。
仿生救援鱼的救援效率远超传统设备。其响应时间缩短至人工救援的1/3,5分钟内可抵达目标区域,黄金72小时救援成功率提升至85%。多机协同模式下,单日搜索覆盖面积达3平方公里,还可投送救援物资,延长被困者生存窗口。同时,成本效益显著,单次救援成本仅800元,年维护成本低于1万元,规模化应用后可大幅节约人力巡查支出。
该产品功能强大,具备智能探测与精准定位能力,通过多传感器融合技术,可在全黑或浑浊水域5分钟内锁定被困者位置;仿生机动与复杂环境适应能力出色,能轻松穿越狭窄缝隙,抵抗3级湍流冲击;自主决策与实时协同功能可实现多机编队作业,实时回传数据;长效续航方面,混合能源系统续航8小时,模块化电池支持快换,单机可连续作业覆盖20公里水域。
尽管项目面临技术迭代、市场竞争等挑战,但团队充满信心。他们表示,将持续投入研发,优化产品性能,拓展应用场景,为水域安全事业贡献更多力量。这款由大学生研发的仿生救援鱼,不仅展现了当代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也为水域救援领域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有望成为守护水域安全的有力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