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生于上世纪70年代。爸爸是军转干部,妈妈是小学老师。在那个还需要用“券”购买的年代,家里有个军人,就可以有全国“券”,购买不受地域和种类限制。因此这样的家庭配置算得上是高配了。
我是家中的独女,我对童年的记忆几乎为零。没有游戏、没有伙伴。
印象中童年的伙伴,就是一个被我梳秃了头的洋娃娃,“我们”有一个“小钢琴”,小到只有现在的笔记本电脑那么大,大概只有十个键,但是可以完整弹奏一曲小星星。
还有楼上的小姐姐,我们偶尔会在楼前“埋宝”。同龄人一定知道,那就是一个“玩土”的游戏。在地上挖半个糖纸大的小坑,然后把糖纸贴在玻璃片上埋进去,最后用土盖住。等到下一次扒开土,就可以透过玻璃片看到糖纸。那张糖纸也许就是我眼中那个五彩缤纷的世界。
最有趣的事是每当下雨的时候,妈妈就带着我到楼门口,看蜻蜓。妈妈说,蜻蜓在水面飞行时用尾部轻触水面的动作,叫“蜻蜓点水”。她告诉我做什么事不能像蜻蜓点水一样肤浅不深入。我觉得蜻蜓点水后留下的涟漪最有趣,一圈、两圈、三圈......每次都希望可以扩张的更多一些。
后来,我的记忆中有了爸爸。爸爸是在我五岁的时候才转业回家的。我和爸爸的链接就是每天他接送我上学,从未间断过。一直到上高中,是我执意不再需要家长接送的。于是爸爸由每天接送改为目送。无论多晚,他都到离家最近的路口接我下晚自习,然后把自行车扛到家里。这就是他每天给自己的功课。
爸爸至今都视我是他的“小尖尖”。这个昵称的出处是小时候每次吃西瓜,他们都会把最甜的“尖尖”掰给我吃。
邻居和同事都说爸爸惯孩子,太溺爱。现在知道了,这是爸爸对我“无条件的爱”。
但是我并不太喜欢爸爸。初中的一次运动会,爸爸送我去体育场。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大概是我说了什么顶嘴的话,爸爸立刻把我从自行车上“卸”下来,重重的把我“杵在地上”。这个动作让我伤心极了。觉得那个从不打骂我的爸爸靠不住。这个事我从未向别人说起,但是我觉得爸爸不爱我。
也许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我才开始渴望一种父爱。开始想象我未来的伴侣是一个可以随时拥抱我,可以给我无条件爱的人。
我觉得妈妈是家中的“顶梁柱”。我在一篇日记中写到:为什么爸爸不干家务!为什么!
在我大一寒假回家的时候,妈妈跟我说,爸爸曾经在部队头部受过伤。这个伤会导致情绪不可控。这是妈妈第一次向我倾诉。
我的成人记忆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的。
我当时的感受是,妈妈委屈了好多年。爸爸不好,爸爸让妈妈受委屈了。我要让妈妈离婚。因为当我看到爸爸时而暴躁时而沉默,我希望我的妈妈不要为别人而生存。
妈妈说不可以,这么多年都过了,后面日子会越来越好,没必要放着好日子不过。
再后来,1999年大学毕业后,我到了北京工作。是在一家部属事业单位。
我有了北京户口,有了每个月1500元的工资收入。
我有了老公,有了儿子,有了车子,有了房子。
还有了“全职父母”,与我们共同在北京生活了20年。
20年来,我几乎想不起父母的样子,就知道他们是那个在我回家给我开门的人。
“爸爸”、“妈妈”,不知不觉中,他们的称呼变成了“外公”和“外婆”。
现在想起这些,不由得心生惭愧。
前几天,我给妈妈打电话,告诉她我知道他们这些年的付出。
他们付出了自己的第二个“青春”。那一年爸爸55岁,妈妈52岁。就离开家乡,到北京给我做“全职父母”。
他们付出了自己的全部“资产”。二十年,我们好像没有给过他们什么钱,他们倾其所有为我们这个小家过得更加“富有”。
他们付出了所有的“爱”。以至于“爱”到我们足够麻木,感受不到,也不知道感恩。
妈妈脱口而出,二十年了,我和你爸有女儿这三句话就够了!
谢谢天下所有的父母,无论他们是全职、兼职还是失职,我们都要谢谢他们给我们的生命和付出。
这是我的人生剧本的“得到”。
原本的“得到”,都是“失去”的开始。
2014年,那一年我37岁,国家第一次放开二孩政策,我有了第二个宝宝。在怀孕不到两个月的时候,这个天使离开了我。这是我第一次知道什么叫失去。
失去的感受就是对不确定性的一种恐惧。
在这之前,只要我想要的都可以得到。这一次,我想要的偏偏得不到。
我问医生是什么原因,医生说女人最大天敌是年龄。我麻木不仁,不知道年龄为什么是天敌。
直到我43岁时的又一次意外怀孕,又是不到两个月的胎停。这个天使再一次离开了我。
2020年,新冠疫情席卷全球。儿子靠“一己之力”,从新泽西到亚特兰大到阿姆斯特丹到广州,终于回国了。我以为这次可以团圆了。
事实上,是再一次失去。
庆幸的是这一次失去的是“麻木”。
18年来,我的天使一直在我身边。
我的儿子就是我的天使,拥抱我,给我力量。
儿子,你这么爱妈妈,妈妈都没有感受到。
我记录了你回国后的所有行程。从2020年4月18号落地广州算起,今天是回国的263天。这段期间,在北京“入住”的时间是114天,其他依次是苏州61天,上海36天、广州28天......
每次你选择离开,我想着你离开北京足够长,我就可以有足够理由拒绝你再离开。这就是一个“点券换赠品”的游戏。
“点券”就是让你离开,“赠品”就是你必须回来。
直到我们有三次深度交流。
第一次是在2020年七月份,你回国三个月后。因为讨论是否返校,我们发生了剧烈的冲突。你坚持暑假后九月份返校。我坚持让你留下来高考。最后我们各自妥协。你同意留下来在国内上网课。我同意不再要求你参加国内高考。DEAL—成交。
第二次是在2020年八月份,你说你要去上海参加SAT的培训。因为你给我的课程表根本就不是你的课程安排,我知道你没有告诉我实情。我把这些反馈给你后,在你不知情的情况下,到上海找你。我们见面的瞬间,你很震惊。此处按住不表。我把准备好的三句话逐一说出口:
“今晚有没有空一起吃饭”
“你在上海不学习,后面打算干什么?要不要跟我回北京”
“......”
再后面我也不记得说什么了。那个时候,我哪像是个妈妈呢。我就是一个无助的小女孩,害怕失去你。想拥抱你,拉着你的手,我才心安。
那天,我们手拉手,聊了快6个小时。
你说了你这两年在美国的经历,受过的苦。你说你刚到美国的第一周,还没开学,你就一个人躺在床上,一切都是空的。现在想想,那个时候给你记的“ALEX留学札记”,确实有一段记录着连行李都没有打开过。可是你跟我说的都只是看到了院子里跑进来的三只小鹿,一切都是那么美好。
你说你两年来不担心自己学不好,只担心爸爸妈妈会不会分开。
你说你开始写歌,还在平台上发布了,有了一定的收入,只是都花光了。
你说你有了自己的方向,新学期你转学了,在新学校,会有更多的机会可以申请更好的大学。
那个晚上,你和师姐一起吃的晚饭,晚饭后陪妈妈去看了黄浦江还有苏州河,你让妈妈带你去看看汤诚一品,你听说这是上海最贵的楼盘......
这一次我没有问你为什么,只是默默听你说,给你开车,带你去你想去的地方。
第三次深入交流是在2020年的10月份。当我知道意外怀孕后,爸爸和我不知道该不该告诉你,什么时间告诉你,怎么告诉你。最后我们决定一切如实就好。
你对新生命的到来,
感到意外!
感到惊喜!
感到震惊!
你问我“是男孩还是女孩?”,我说“不知道”。
你问我“会不会感到疲倦?”,我说“不知道”。
你问我“以后上学怎么办?”,我说“不知道”。
你说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36岁了,他(她)才18岁,怎么办?
我说那只能慢慢等他(她)长大。
失去了这个小天使的当天,你和同学在阿那亚一起过“感恩节”。我们通过电话后,你发信息给我,“放心吧,无论如何,我挺你!(玫瑰花)”
这一次,我失去的是麻木,得到的是感受。
儿子陪伴了我18年,谢谢你忍受了妈妈18年,你是天使一直在我身边,拥抱我。
老公陪伴了我20年,谢谢你让我自作自受了20年,你是灵魂一直在我身边,遮风挡雨。
父母陪伴了我44年,谢谢你们接受我44年,你们是我的苏格拉底,用365*44个爱的计划,让我学会慢慢长大,直到找到自我。
我谢谢“爱”,爱说不用谢,继续去需要寻找爱给全人类做的“爱的计划”。
我谢谢“受”,受说不用谢,继续用心去感受,“欢喜做,甘愿受”。
我谢谢“心”,心说不用谢,有了心的受就是爱,“心真事实,愿广行深”。
我按照灵魂的指引,在心里给爱留了空间。
于是,我带着“自我”,披上“爱的皮囊”,在2021年继续去寻找爱的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