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小时候酷爱养鸟,并非是街上市集购来的,而是直接在树上鸟窝里掏走的雏鸟。一般孵化出来一星期左右,幼鸟身上长出了羽根或者些许绒毛,便可以掏走带回家里饲养。
现在回想起掏鸟这事,多少有些缺德,毕竟鸟妈妈辛苦孵养了那么久,结果被我一窝端了,可想而知鸟妈妈的悲伤。不过在那个时候的乡下里,掏鸟窝必定是男孩子最爱干的事情之一,并且这还是一个竞争激烈的活。
因为村子里的树林就那么几处,哪一棵树上有什么鸟开始搭窝,不出三天基本村里的几群男孩都会收到消息。可鸟也精明,倘若窝才开始搭了几根枯草,有人靠近那棵树察看了,它便能敏锐地闻到人的气味,从而另寻地方起窝。
有一次我们在池塘的一座瓦房里发现了鹊鸲的窝。鹊鸲比较奇葩,也叫粪坑鸟。它不像大部分鸟类,在繁密的树梢上搭窝,而是习惯在一些废弃房屋的墙洞里做窝,或者在干枯的树桩洞里,总之它建窝需要一个洞坑。
那鹊鸲的窝里有六个鸟蛋,我跟几个好友已经计划好怎么分来养。只是几天后,我们收到风声,村里其他一群男的也发现了这个鸟窝。那怎么办呢?分是不够分了,只看谁能捷足先登,在孵出来幼崽时就立马掏走。有些黑心点的人,就会直接把鸟蛋掏走,谁也别想养了。
当时我们两帮男孩都没走此下策,而是静静等母鹊鸲把鸟崽孵了出来。我们几人是抢在他们面前,在半夜跑去就把幼鸟给掏走的,还弄了一坨牛粪放进那鸟窝里。因为这鸟窝非常高,只能爬上去用手去探窝,没法看见窝里的情况。
那晚我们笑嘻嘻地拿走鸟窝,已经能想象到哪个倒霉蛋伸手进鸟窝探到牛粪的画面了。
拿到雏鸟后,怎么养也是一门技术活。
我一次养鸟已经忘了养的什么品种。只记得渴望养鸟的缘由是我堂哥散养过一只红耳鹎,棕色灰色的毛,头顶有耸立的黑色羽冠,甚是可爱。每次堂哥放学回家时,这只鸟就会飞到他的肩膀,或是他打一声口哨,那鸟也会挥动翅膀飞来。能训练得如此听话,我心里自然羡慕极了,也想拥有一只鸟来作伴。只可惜,那只红耳鹎被堂哥用弹弓射出的石仔打死了。据说他当时只是想把那鸟放在屋门口的晾衣杆上试一下能不能打中,鸟乖乖地立在那不动,没想到弹弓一下就击中了它,当场毙掉,可把堂哥懊悔极了。
后来二年级时,朋友给我送来两只雏鸟,我开心得立马用干草跟纸巾做了一个窝,把两只雏鸟小心翼翼地放进去。它们都是顶着大脑袋,尚未开眼,身子是光秃秃的一层灰色皱皮,能看得见身体里跳动的内脏,着实有些丑。
这还未开眼的雏鸟,都是喂湿饲料或是喂外面抓的虫子。我这第一次养鸟,经验不足,养了两天,它们就死去了,肚子撑得老大,浑圆浑圆的。我并不知其死因,到学校跟同学一讨教,才知道是喂太多水了,这种雏鸟的喂养,根本不用怎么灌水。
听此原因,我只得惋惜叹气,到了往后的日子再养鸟时,可就有了经验,得心应手。养活了鹊鸲、暗绿绣眼鸟、红耳鹎、麻雀、长尾缝叶莺,都是从刚开眼的雏鸟开始养。我每天放学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拿着饲料加水搅拌,再打开装在鞋盒子里的鸟窝,这些雏鸟一感受到动静,便仰头张嘴,叽叽喳喳地叫着,给它们各自塞上一口饲料,就都狼吞虎咽起来。
我养的鸟通常一窝里都有四五只,每次稍微一碰那鸟窝,一群挤着睡觉的雏鸟就全张大嘴吱吱喳喳要吃的,然后刚吃完又开始抬起屁股往窝边排便。很多时候可以看到一只雏鸟把粪便拉进另一只雏鸟嘴巴里的情况,那倒霉的雏鸟倒也是一口把新鲜的鸟粪吞入肚中。这个时期的它们基本喂什么都只会往肚里吞咽。
这些小鸟长大些后就开始学飞,都是需要我来训练。把它们往空中抛上去,能扑腾着翅膀飞一小段距离。真正能飞远时便要放到鸟笼里养。父亲曾给我做过一个鸟笼,他素来手工活不错,用一个破电扇的外壳来做笼顶盖,钻上吊钩,再围上一圈铁丝网,中间剪开一个门,一个精致的鸟笼就做出来了。
笼中放几根树枝,切开半块矿泉水瓶盛放饲料跟水,五六只小鸟全关里头,它们会在几根树枝上跳来跳去,好不活泼。若是养红耳鹎,则不用能普通的树木给它站立,这样会很容易瘫痪,需要进山里头找一种布满尖刺的木,我们土话称作“鸡锐木”。红耳鹎站在这种木上才不会瘫痪。
家里养着一笼子鸟,每天清晨它们早早就开始叫唤。我被吵醒,起床准备喂这群小东西。它们看见我起床就叫得更卖力了,跳下笼底,用喙去啄笼孔。这个画面我一直以来印象深刻,一笼鸟叽叽喳喳地叫着,旁边的窗口照入一缕晨光,万千细尘在光中浮动,母亲刚煮好早餐,站在那一束光里洗碗。
我喂饱这些小家伙们,自己才开始吃早餐,安心背上书包去上学。
一大早被鸟叫吵醒起来,这不算麻烦,让我头疼的是天天清洗鸟笼里的鸟粪。不过我倒还算有耐心,乐在其中。放学洗完笼子就去草地上抓些蚂蚱回来喂养它们,归家时基本天色刚黑,各家各户都叫唤着自家孩子回来吃饭,也时常会碰到些老人骂骂咧咧地拿着竹鞭子去找孩童的。我则沾着一身黑泥土跟青草碎叶回到家,自然也少不了挨母亲的一顿骂。
我喂养的鸟,不仅吃蚱蜢,也吃蜻蜓。闷热傍晚时分,天边放黄,屋门前蚊虫成群打转,引来满天飞舞的蜻蜓,我便拿起木棍,敲下两只蜻蜓去喂鸟。因此养的一笼子鸟可谓饮食均衡,都是胖乎乎的,毛色润亮。
遗憾的是,养过的几笼子鸟,似乎最后都是放飞弃养了。这鸟长期呆在笼子会抑郁,它们也会发情,会想要自由。有天我把一笼子鸟挂在屋前的树上时,飞来一只鸟在笼前悲哀地叫着,笼内的小鸟也张着翅膀凑过去,隔着一面铁丝网拼命叫喊。我一走近,那只鸟便警惕地飞远,在树顶远远观望。我猜想,这或许是鸟妈妈吧,想了一夜,次日就把一笼鸟全放飞了。
其实散养我也试过,毕竟我是一直想养出一只唤之则来的小鸟。那是一只鹊鸲,黑白毛色,同学送我的。暑假去取了学生手册后,便跟着他上山拿了一窝鹊鸲,然后分了一只老二给我养,是姑娘。
这一只鹊鸲我起名二秀,很少关笼子里,跟我混得很熟,每次一叫它就扑腾着翅膀过来找我要吃的。即使到后来它真正学会高飞,我一声叫唤,它还是会从树梢飞到我的肩膀上。那一刻别提我有多开心了,像极了一个老父亲培养出一个优秀女儿那般欣慰。
后来不知道哪里飞来了一只陌生的公鹊鸲,把我含辛茹苦养大的二秀勾引走了。起初二秀跟那只公鹊鸲飞到电线杆一起站着,我叫它下来,它还肯听我的话,飞下来立在我的肩膀上,可是过了几日,二秀被那只公鹊鸲直接带走了,一个多星期都没回过家。我又有一种女儿被骑着鬼火摩托的黄毛泡走的心痛。
罢了,女大不中留,我也就开始慢慢不再纠结。只是未曾想到一个多星期后,我村里的伙伴又在竹林里捡到了我的二秀,饿得瘫软在地上。他认得出这应该是我养的那只鹊鸲,便抓了回来给我。
平日里我几乎都是亲手喂养二秀,所以它并不会自己去捕食,离家出走后把自己饿晕了过去。我叹气抚摸它的脑袋,拿出来饲料喂饱它后,慢慢地恢复精神,可以站起身子了。
重新找回二秀,我依旧没有它把关笼子里,果不然一段时间后它再一次离开了,没再飞回来过。我不知它是学会了融入大自然,有了自己的生活,还是死在某个林子里,彻底腐烂在了泥土里。
至此我没再养过鸟。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还是会盯着屋前的那一棵龙眼树,想着二秀会不会突然飞回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