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子直接停在小巷口,没有颠簸的行程,没有经过记忆中的梅江桥,过往的参照物都变了,全程高速,一个多小时就到小巷口。
走过熟悉的小巷,来到池塘边,远远望去,南阳堂向我们敞开大门。四叔家的迎春花正灿烂,如幕般把屋顶覆盖,正准备为团圆拉开幕布。四婶像当年的阿婆,远远地朝我们挥手,我们到家了。我以为我再也回不来了,过去的困难我不曾掉泪,此刻泪水决堤。
大门已经斑驳,春联依旧气派。以前看家护院的狗不见了,还记得因为怕狗,吓得蹲在椅子上吃饭的我,被注重礼仪的阿公批评,躲到厨房里委屈地哭;也记得慈爱的阿婆虔诚地拜神,却任由不懂事的我们偷偷吃供品。一切都是那么熟悉,以前那么大的房子,现在好像小了,矮了。其实是:我们长大了。
晒谷场不见了,只有四叔家保留传统,还留着一小块菜地。熟悉的篱笆,好闻的泥土香气,葱郁的蔬菜,这是可是现在最高端的安心蔬菜。小时候,每天阿婆都到菜园里浇菜,摘下当天食用的蔬菜。跟在阿婆身后,抱回刚刚采摘的蔬菜,有种选妃的感觉。在菜园子里放眼望去,一家家的菜园子用矮矮的篱笆围起来,满眼葱绿,小小一个菜园子那可是每一户人家的农艺和勤劳的展示场。
美食最能慰乡愁,团聚怎么能没有美食呢,四叔早早列下菜式清单,弟媳和婶婶们临时支起大锅大灶。各式美食的香气,氤氲着能干的客家女人,轻声暖语,像唱着歌,大家一起动起手来。
萝卜丸子,是客家标志性的美食。每当萝卜上市,我们就会想起萝卜丸子,想起阿婆。在煮妇群里流传一句话:有没有一种美食让你想起一个人。我们四姐妹都爱吃萝卜丸子,也会做萝卜丸子。其他人不是很喜欢,但是每年冬天我们都会做,渐渐的,大家也喜欢上萝卜丸子。今年,相公还几次主动要我做呢。每次做萝卜丸子,那就是想家了,用美食寄托思乡的情怀。但是总是觉得少了一个味,那是南阳堂的味道。特定的美食只有在特定的环境才能完全彰显它独特的魅力,我们做的只是满足思乡的滋味罢了。
热腾腾的萝卜丸子一上桌就光盘,拿起汤匙把粘在盘里的一点点也刮干净。过年老家多油炸的美食,各种肉食,萝卜丸子正好理气消滞,家家户户都做它。
好听的客家话,抑扬顿挫像唱歌。妈妈作为一个潮汕人也能说出一口标准客家话,我喜欢朗读,原来是有这么强大的基因。客家话我听得懂,讲不好,为了不忘乡音,每天调开梅州电台跟着主播学。
虽然有微信,让我们感觉不再遥远,但是面对面和亲人围坐聊家常,听着熟悉的客家话,闻着香香的金柚子。我们更加强烈的感受到亲人们互相关爱,互相珍惜,互相关怀的暖暖爱意。
回家就像充电,让我们能量充足回归原位。带着亲人们的祝福我们回程了,阿公阿婆,我们不会忘记:“要好儿孙须从尊祖敬宗起,欲光门第还应读书爱国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