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学习分享第337天,2018年7月16日,星期一。
案例:妈妈带着一岁半的乐乐在公园里玩。这时,邻居家的王爷爷从远处走来,笑眯眯的对乐乐说:“乐乐爷爷抱抱你。”说着王爷爷就伸出了手了了哇。乐乐“哇”的一声就哭了出来,推开了王爷爷的手哭着跑向妈妈。
这样的事例在生活中会见很多,我们说这是孩子认生。生活中也有一部分孩子对生人并不怎么害怕,谁都可以抱抱,孩子为什么会认生或不认生呢?
案例分析:认生不是突然发生的,他也是一个逐渐显露的过程。四个月大的婴儿,对陌生人也笑,只是比对母亲笑的要少。他们对新奇的对象显示出极大的兴趣,不害怕陌生人(脚明显的感觉就是戴眼镜的人,易引起孩子的注视)。4到5个月的婴儿,注视陌生人的时间甚至会多于注视熟人的时间。5到7个月左右,婴儿见到陌生人,往往会出现一种严肃的表情。7到9个月,见到陌生人就感觉到苦恼了。孩子在一岁多的时候出现认生现象。其实这是孩子身心发育过程中一种很正常的现象。
心理学上,人们将婴幼儿对陌生人所表现出的害怕反应称为怯生。但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表现出怯生。孩子的怯生往往有这几个因素决定。第一,父母是否在场。如果父母抱着孩子,这时即使陌生人进来,对孩子的影响也不大。第二,看护者多少,如果婴儿只有母亲一个人看护,那么他产生的害怕程度可能要比有许多成人看护的婴儿要高。也就是说孩子有父母祖父母一起带的,产生认生的现象的机率要比只有母亲一个人带的要低的多。第三,婴儿与母亲的亲密程度。婴儿与母亲的关系越密切,婴儿见到生人越害怕。第四,环境的熟悉性。如果自己家里进来一个陌生人,那么他们几乎没有认生的反应。要是婴儿在一个陌生的环境里,这时有陌生人进来,有50%的婴儿会产生害怕。第五,陌生人的特点。婴儿并不是对所有的陌生人都感到害怕,对陌生的儿童就能表现出比较温和的反应。面部特征也是引起婴儿害怕陌生人的重要原因。第六,婴儿接受刺激的多少?而平时获得的听觉刺激和视觉刺激越多,越不容易认生。
可能有的父母会说如何让孩子不认生,或者减少认生,塑造孩子活泼开朗的性格呢。其实可以从这几方面着手训练孩子。首先要抓住孩子不认生的阶段(3到4个月以内)。多带婴儿到更广阔的生活天地中活动,接受丰富多彩的刺激。特别是听觉和视觉的刺激。其次,孩子三四个月以后,已经有了认生现象。这时父母可以经常带孩子到亲朋好友家串门,或者邀请他们来自己家做客。但要注意不能在孩子面前和亲戚朋友进行拉扯推让。最后,孩子到了2——3岁,仍然有认生现象。这时父母不要当着孩子的面,经常提起这个缺点。可以经常带孩子到儿童游乐场,先让她与陌生的孩子交往。对孩子同陌生人问话或者有礼貌的跟陌生人打招呼的时候,要及时的肯定和赞扬。通过这些手段可以让孩子们减少,或者是避免认生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