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结束了,不要只关注孩子的成绩,也要关注孩子的健康!这里说的不仅仅是身体健康,还要包括心理健康!也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各地都有很多年纪轻轻的孩子会想不开,抑郁症啦什么的,甚至有些还走上了不归路,实在是令人心痛的很!为什么会这样呢?其实也就是这些年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高了以后,很多家里的孩子变成了一家几代人唯一的一个宝,从小都是捧在手心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说不得、骂不得、更是打不得,一个个心理脆弱的很!受到一点点小挫折就扛不住,更别提以后的人生中的挫折了!
青春期始于小孩子不再天真烂漫,开始意识到自我的存在,结束于终于成长,自我意识与外界达成平衡。之所以有青春期叛逆是因为,发现自我意识与外界道德准则有出入,矛盾产生爆发的现象。
常见的青少年心理问题:
1、青少年抑郁征
如果学生在一段时间内体验到心情不愉快、高兴不起来、烦闷;学习失去了动力、人变“懒”了甚至厌学;对成绩下降变得无所谓或对什么都无所谓;对平时感兴趣的事情变得乏味;思考能力下降、脑子变钝了、注意力难集中、记忆减退;以及失眠、全身乏力、食欲不振等;甚至感到活着没意义、产生轻生的念头。
家长应该密切关注青少年,给予鼓励,不要过于打骂等过激行为。必要时应及早求教于专科医生,以防不良后果的发生和疾病的进一步的发展。
2、对性的懵懂
青少年开始,人体第二特征开始生长发育。性烦恼的产生是由于性意识觉醒之后青少年的生理需求与社会行为规范的矛盾所致。性困惑的由来是青少年对自身性发育、性成熟的生理变化产生神奇感及探索心理。常表现为见到异性表情不自然、感到脸红、怕跟人目光对视或怕被别人目光注视,控制不住用“余光”看人或控制不住目光看对方的敏感部位。由于社会伦理道德的约束和对性教育的神秘化,常会导致青少年的心理冲突。
改变对性的态度应是人生心理修养的一个重要内容。家长应该重视该问题,父母自身应该给孩子做出正确的引导,以身作则。不要难以启齿。学校应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包括性心理教育),组织各种有益于中学生心理健康的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高尚情操、早期给孩子予健康的性教育等,对中学生的性心理健康发展非常重要。
3、压力过大
对于不少青少年而言,唯一的任务就是读书。中学生相比较小学而讲,课程内容增多、学习难度加大、家长考虑孩子未来发展,无形中给孩子很多学习压力。因为学习压力而陷入痛苦的青少年屡见不鲜。一旦心理承受不住,有时会表现出异乎寻常的反抗情绪,形成家庭暴力,有极个别甚至消极自杀。容易破罐子破摔,放任自我。
现在全社会都在呼吁给中小学生减压,希望情况会有所好转。
4、渴望自由
青春期由于认知范围加大,青少年更容易冲动、更易于去冒险了解一些新鲜事物。他们渴望自由,希望能够摆脱依赖父母的生活,渴望走出家庭,建立伙伴关系;
家长、教师或心理工作者应帮助青少年改变一些不恰当的认知和态度,给予正确的引导方向,切勿过多的干预孩子行为,跌倒了再爬起来才能成长。
5、攀比心理、模仿强
青少年期虽然心身发展较快,但此时他们思想尚未成熟,对社会的认识能力、辨别是非能力不强,自我控制能力差;同时青少年好奇心及模仿性强。使他们很容易受同伴或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易养成不良习惯和沾染不良嗜好。现在有不少青少年沉迷于电子游戏、电脑游戏或上网而不能自拔,严重危害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部分青少年因交损友甚至走向吸毒、偷窃等违法犯罪之路。
就在4月17日,上海卢浦大桥,17岁男孩突然从妈妈驾驶的小车中夺门而出,径直冲向了桥面栏杆,跨越护栏,翻跳下去,当场身亡。
其实,悲剧的起因很简单,据男孩子妈妈说,孩子在一所职校上二年级,因与同学发生了一点矛盾,她正在驾车带着男孩,车上批评了儿子几句话,不料悲剧顷刻间就发生了!
这不是2019年的第一场类似悲剧,是这几年类似悲剧的第N次了!科技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教育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家长盼子女成龙成凤,学校要求成绩,社会需要人才,经济大潮袭来后学校教育的逆势发展,使学生面临来自家庭、学校、社会的多重压力,致使很多学生心理畸形,平日厌学逃学,打架斗殴,早恋,甚至殴打老师或自杀的事例屡见不鲜。
这些现实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也把对中学生的心理疏导推向一个高度。
我们该如何认识青少年学生的不良心理问题?又该如何教育他们?如何防范悲剧的发生?
造成学生不良心理因素有很多方面,这也是社会发展必然存在的负面产物之一。
第一,丰富的社会文化生活对中学生的影响较深。各种书刊、杂志、电视节目,特别是网络都会对中学生的心理造成极深的影响。例如网络游戏,理解不正确会使学生变成以暴力、毁灭、刺激为快乐;某些书刊会使学生盲目追求萎靡、消极颓废的生活方式,形成残暴偏激或空虚消沉的心理。
其次,丰厚的物质生活使学生对物质的需求欲望极低,因而极易产生心理上的空虚感,进而逐步形成轻视生命、冷漠无情、一切皆无所谓的心理。
再次,一些学习成绩不够理想的学生,产生自我放弃的心理或在负面行为上产生强烈的自我表现的心理。
尤其是中学生,他们存在的心理障问题有哪些呢?
一是情绪障碍。现在的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生活在“421家庭结构”(4个老人、一对父母和一个孩子)中,过着小皇帝的生活,导致他们的情绪变化幅度很大,自我感知敏感,情绪和情感依赖性很强,易怒、易爆、易消沉。生活和情感依赖性较大,稍遇逆境,便会产生极大的情绪变化,并即时地表现出来,造成情绪失控。
二是性格倾向。由于在成长过程中物质及情感上的极度饱和甚至是过剩,致使中学生在性格发展及人格形成上产生一定偏差,尽管有些家长去刻意引导和教育,但现实的生活却无法改变他们以自我为中心,心理上自私、孤傲、冷漠,很难接受别人的建议或批评教育等个性。
三是不良导向。由于中学生正处在人生观和价值观逐步确立形成的阶段,中学生受经济文化生活的冲击与影响,往往出现了盲目崇拜、追星和不切实际的梦想,淡化了个人奋斗、丰富知识、增长才干的重要一面,一夜成名、一夜暴富、异想天开的幻想倾向愈来愈烈。
这就使他们对自己的人生价值存在一种扭曲的思想观念,致使中学生做事不务实、不切实际、不学无术,性格暴躁且易怒易冲动。
中学生接受心理健康教育
中学生的心理状况和种种不良行为,这是老师和家长面前的最大难题。
第一,教师和家长要为学生适度定位。鼓励性地假定他们将来的职业,并时常唤醒他们的信心,使之能经常用自己的定位目标激励自己。
第二,教师和家长要用心塑造和呵护学生。学生的心理普遍显得脆弱,他们十分重视老师对自己的评价,态度和自身的肯定,老师的每一次讥讽、嘲笑甚至是冷漠的态度,对学生心理都是极大的伤害。
第三,适当的教育方法是对中学生实施教育的关键因素。中学生的心理观念真正体现了对传统教育观念与教育模式的挑战,传统守旧的教育方式和思想正被现代的中学生视为历史。最现实的社会、最现实的理想前途、最现实的价值观念,对学生的影响和触动更大。所以,教育的核心目标和根本内容要与时俱进。
第四,在教育手段上,教师和家长要灵活多样,因人而异。现代社会的多元化结构,必然导致青少年的成长经历所接受的教育、环境的影响等各有不同,所以在对学生的教育过程中,要首先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人格特点,承受能力和理解能力。针对不同的学生情况,现制定切合实际的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
作为教育者和父母,只有不断地完善自我的教育理论,更新观念,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千万不能忽视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才能采取最适当的教育方法,有效地教育学生。
其实,作为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想法本没有错,只是我们却不曾看到龙也要历尽千难万险才能成为真龙,凤凰也经历涅槃的苦难才能浴火重生!如果我们做父母的只告诉了孩子怎么走路,却不让自己去尝试走路,他永远不会知道摔倒是什么感觉,就不会珍惜他已经拥有的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