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哈里窗是什么呢?它是美国两位心理学家乔瑟夫与哈里研究出来的,展示了沟通中可能面临状况的模型。
第一种情况是“共知区”,是双方对所要沟通的事情都很了解,双方有足够多的共同信息,容易就沟通问题取得一致。
第二种情况“盲区”,是别人对即将沟通的事情了解得多,自己了解得少,自己的认识存在很多盲区。在这种情况下,沟通是不利于自己的。
第三种情况“隐藏区”,自己知道的事情细节多,别人知道少,你不愿意详述的话,沟通就缺乏诚恳与真实,会令对方反感。
第四种情况“未知区”,与沟通相关的信息在双方的意识和理解之外,如果双方未知的东西太多的话,沟通交流就会很有困难。
总之,双方的共知的东西越多,沟通的效果就会越好,而未知的东西越多,双方进行沟通的难度就越高。所以,要想达到良好的沟通效果,就必须要尽量增加共知的比重。
这个模型告诉职场中的我们,在沟通中要注意两点:
1.自己要多学习工作中的新知识,多了解我们没有掌握到的新信息,以减少自己工作中的盲区。
比如领导发了一个关于行业税收变化的文件,有时间就抓紧时间点开学习,搞懂变化的要点。实在忙,没时间的话,至少要将该邮件分门别类的归类到相应文件夹,以便日后需要时可以快速去查到。
2.与人沟通时不要有“我以为你知道”之类的主观想法,要主动把沟通双方面临问题的背景与细节,并快速告知对方,减少沟通中的隐藏区。你的真诚会让对方感觉轻松,对方也不会因为无知犯错而尴尬。
行业税收变化了,但是你突然发现下级报来数据没有变化,错误方式是“你难道不知道税收政策变了吗?你怎么还用老的数据……”,一是有可能基层信息传递慢的确不知道,二是他知道却疏忽了,你这样说,他不如与你死扛。这样双方变成谁对谁错的竞争关系。
可是如果你说“哦这个数据有点小问题,可能你不知道刚刚出来一个新的行业税收政策……”,无论是真的不知道,还是知道却疏忽了,对方都可以恍然大悟般说自己才知道,借坡下驴,马上成为执行你新政策的同盟军。
总之,沟通的要点是切忌站在自己的立场,用自身的条件去预估对方的反应。而是要立足于构建双方良好的二元关系,增加自己的认知,减少对方的未知,扩大双方的共知,更好的达成共识。
(注:很惭愧,其实这样的沟通细节自己有很多也没有做到,不过至少自己在总结,在运用,在让自己慢慢养成正确的姿势、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