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佬”指上了年纪的成人,多含轻视之意,如香港佬、美国佬、和事佬、赤佬、阔佬、细佬,鬼佬……但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有时候褒义贬用,有时贬义褒用,语境不同,意思就不一样,变化多端,应用无穷。外国人经常不理解,骂骂咧咧说中国人狡猾。比如“死鬼”可指去世的人,也可指老公,变成爱称;“臭小子”用来骂人,也可以是舐犊情深;“你真坏”,其实一点儿都不坏。
潮汕话是古音,“佬”字的应用甚多。不知如何称呼的“长辈”,可以统称“阿佬”,但并没有过多的轻视之意。“阿佬,你好啊!”。“佬”字应用最广的,应是在餐饮和教师行业。做餐饮的老板基本上都可以冠用一个“佬”字,如薄饼佬、炒粿佬、粿汁佬、粿条佬、肠粉佬、猪肉佬、卖菜佬……“弟啊,去阿粿条佬块(块:那边)买斤粉来”。
能够冠以“佬”字的店老板,一般都是经营年份长,人店具老。或者技艺精湛,驰名远近;或者幽默风趣,谈笑风生;或者长相奇特,体态滑稽的…………教师们也是与“佬”字结缘,且与年纪无关,只跟科目相关,如语文佬,数学佬,英语佬,历史佬……或上了年纪的,或课讲得好的,或幽默滑稽的,只要学生印象深刻的,无不被叫做“某某佬”。
有一次我在市场角落里偶然碰到“薄饼佬”。我常年在外,不见此“佬”久矣,突然感到很亲切。“薄饼佬”看起来显得更苍老了,岁月在他脸上刻上了一道道深深的皱纹。但他那双会说话的眼睛,立时勾起我儿时美好的回忆。
“薄饼佬”经常推着一辆小餐车,穿街走巷,单手烙烫薄饼,味道香美,远近闻名。“薄饼佬”最受小孩的欢迎。他有自己的“功课表”,周一来上庄,周二到沙洲(老黄家),周三去渡头,周四到龙口……他烙得一手漂亮的糖葱饼,饼薄而韧,很有嚼劲。糖葱的量恰到好处,味道鲜美。而且烙饼如飞,速度快极,技艺精湛,成为最受孩子们欢迎的“老师”。“老师”的“薄饼课”本身就很“香”,但更妙在他的“讲课”方式。他的大脑就是一部“歌册”,装满了潮汕各地的“童谣”。右手烙饼,左手收钱,“口吐芬芳”、“巧舌如簧”、“舌灿莲花”,逗得孩子们哈哈大笑。每次“薄饼佬”出现在村里市场的“教室里”(市场角落),“学生们”就准时到来,围着“薄饼佬”,人手一个,吃着香气飘飘,热气腾腾的薄饼,听“薄饼佬”念歌谣、讲笑话,如坐春风。
“薄饼佬”摊位后面有一个“炒粿佬”,专司“炒糕粿”(潮州小吃,见下图)。“炒粿佬”有固定的摊位,不用早晚奔走,“东西漂泊”。他白发苍苍,但面白泛红,气血充足。他是一位佛系的店老板。店里经常是顾客满座,同时还有站着等打包的,但他都不慌不忙,慢悠悠的炒粿。有时候风雨骤来,其他摊主慌慌张张地收拾桌椅,只有他“稳如泰山”,仿佛会看天气,“这雨一会儿就停”。但他毕竟不是龙王,也有说不准的时候,这时他也是慢腾腾地收拾。我想大概也是年纪大了,速度慢了。有顾客急了,频频“催单”,却被老头子三言两语“安抚”下来。粗鲁的急躁者有时甚是无礼,老头字也是笑脸相迎,笑话连篇,说得来客讪讪的不好意思。正所谓“伸手不打笑脸人”,老头子简直就是一位哲学家。有一次我去买“粿”,刚到摊前就下雨,很是烦躁。“炒粿佬”安慰我说:“出门遇风遇雨才好,雨就是水,水就是财,说明你有财了。”这虽然是唯心论,但听到吉利的话,心情自然就舒畅起来了。“慢”和“乐观”是他人生的两大法宝,“炒粿佬”真是一位得道高人。
“炒粿佬”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圈住了大量的粉丝。好多人常年出门在外,但每至逢年过节回到家乡,都要去他的店里吃“粿”。因为这个“味道”只有家乡有。
如今,老黄也成为同学们口中的“语文佬”。草木消长,岁月流逝,谁都无法阻挡。路途遥远,吾将上下而求索,不负此“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