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部门人力资源战略管理的外部环境是公共部门以外影响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环境因素,一般情况下是能够影响一切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行为的诸多因素,可看作是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土壤和气候”。
1、时代背景。社会在发展, 时代在进步,随着全球化、信息化、市场化和科技杂交化趋势的不断加强,以及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种种新问题和压力,西方各国政府普遍进行了政府改革和公务员制度的改革,在文官制度方面借鉴了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引入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在管理体制、管理过程及管理方式上加以变革。此外,社会发展与公众的需求决定着公共部门的职能定位,尤其是在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中,政府必须明确自己所承担的角色。职能定位决定了政府机构的构成,同时也决定其人力资源需求的数量以及知识、能力结构。而且,社会发展带来了不断更新的技术手段,特别是信息时代与知识经济社会的到来,势必影响到公共部门的工作手段和方式的变化,也会对人力资源的战略管理产生深远的影响。
2、经济发展环境。经济发展环境即国家的经济制度、所有制形式、经济发展水平、国民生产总值、人均纯收入、外汇储备、国民生活水平、经济发展后劲等。这是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和其他所有人力资源开发的物质基础。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只能产生传统的人事管理模式,只有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才会催生现代意义上的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而且,诸如效率、公平、等价交换等市场经济的原则和运作模式才会渗透到公共部门的人力资源管理之中,深刻影响到其管理的理念和方式。
3、社会文化环境。社会文化环境包括国家的社会结构、社会制度、社会阶层的变化和发展,历史传承的社会价值观念、意识形态、社会准则,以及由此生成的社会人际关系、交往方式、理念的总和。它能在两方面对公共部门人力资源战略管理产生影响:首先,一定社会的文化环境中所具有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会促进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选择特定的模式;其次,一定国家或地区长期所形成的社会意识形态、价值观、领导方式会作用于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过程。而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作为一种行政行为,必然是在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形成、发展并成熟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