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很久以前看过一个叫《家的N次方》的剧,讲的是一群非原生家庭子女的生活,里面的人际关系挺复杂,原生家庭破裂后,各自又带着自己的子女重新组织了家庭,庆幸的是他们的子女都已成年,最后也是以皆大欢喜的剧情结局。但这部剧确实反映了非原生家庭这一现实存在的社会问题。
如今,社会离婚率越来越高,非原生家庭也越来越多。夫妻之间可以因为感情不和选择离婚去寻找新的伴侣,可是孩子却没有重新选择自己父母的权利。一旦父母离婚,孩子只能被动的跟着一方。这也意味着他们不能享受完整的父母之爱。
如果一个孩子从小就经历了父母离异,然后和一个夺走自己母爱或父爱的继母或继父生活在一起,想必是不快乐的。
首先,他们年龄小,还不具备辩证思考和全面看问题的能力,在他们的世界里可能看不到父母的感情不和,相反可能他们会觉得是因为父母不爱自己所以才会离婚。他们甚至会走入极端,在心里恨上那个以前他深爱的爸爸或者妈妈。行为上变得很叛逆。
其次,如果他们没有变得很叛逆,那也会变的很封闭,在那个非原生家庭里面,他不爱说话,不和父母沟通,总是活在一个人的世界里,这样的孩子在学校,就是老师口中常说的孤僻的学生,一般孤僻学生背后一定有着某种值得同情的原因。
还有一种最好的情况,这个孩子既没有变得很叛逆,也没有成长为孤僻冷漠的性格。相反,他遇到一个很好的继母或继父,待他比亲生的还好,他们的家庭生活相处融洽,他也很尊敬这个没有血缘关系的父亲或母亲,可是,他们再好,也弥补不了不能待在亲生父母身边长大的遗憾。况且,网络上时不时出现继母虐待孩子的新闻。真正能和谐相处的非原生家庭真的不多见。
我就遇到过一个孩子,很不幸,他既叛逆又孤僻。虽然是和父亲一起生活,但真正意义上来说,是从小和爷爷奶妈一起生活长大的。父亲可能因为对孩子的愧疚平时对孩子管的也比较松,导致孩子的学习成绩不是很好,今年这个孩子竟然自作主张的放弃了高考,高考前几个月还玩离家出走的游戏,亲戚朋友们轮番劝导都不听,还和所有人断了联系。那段时间,仿佛全世界都是他的敌人。
印象最深的是他说的那句——待在那个家里我都想死。听了这句话感觉酸酸的,一个才十七八岁的孩子居然说出这么绝望的话来,这是有多不愿意待在那个家啊。听他这样说真的挺无奈的,这不是他的错,也不能全全怪到离婚的父母身上。造成他如此这般,肯定是已经不能再承受一点点压力,而高考就是那最后一根稻草,压折了他,使他彻底爆发出来。
当时,我真的是无言以对。因为这是一个社会普遍存在的问题,非原生家庭的孩子究竟该如何教育?如何成长?如何变得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