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爱灵
《苏东坡传》里有一个值得玩味、敬仰的灵魂,那就是王安石。历史上,人们对王安石的评价褒贬不一,他是个诗人,也在官场上摸爬滚打,影响着整个国家。
在《王安石与变法》中,有对他习惯的叙述。他仪表邋遢,并以此等恶习为众所周知。他衣裳肮脏,须发纷乱,可以因为苦读通宵,天将黎明之时才在椅子上打盹而睡过头,不洗脸不梳头就去上班。他的奇怪,还表现在屡次谢绝朝廷的提升,三番五次,反而使他声誉越高。他也有好的一面。他位居太守,政绩斐然,深得百姓爱戴。后来,他接受朝廷任命他为三司度支判官,只是因为他的志趣是在经济财政方面。他总愿自为首领,所以在京师担任官职的短短一段时间,他和同僚争吵不和,做事错乱失常。在苏洵看来,王安石既具有卢杞的阴险丑陋,又具有王衍的辩才。
时间在变,王安石的官位在提升,不知不觉中,王安石也变了。他有自己的见解,而且懂得抓住人心,雄心万丈的他在宋神宗面前谈饶舜,病抓住皇帝喜爱、器重自己的特点来“攻心”,将反对的大臣视为“回凶”,可见一斑,王安石心思深沉,很会算计。他实行新政的动机是好的,但因为他的执行方法不当,原本美丽纯正的计划弄得农民家破人亡,青苗法变成强迫贷款。他不容人有异议,还像王莽那样篡改古籍,写《三经新义》,使之成为思想的官定标准,成为科举考试的必读经典。他写的《字说》,也体现着他身居高位,得势时的狂热性格。事实是,王安石使国家的垄断取私人的而代之,弄得小生意人失业;农人无力支付青苗贷款和利息,卖妻儿逃亡。
“永远是个困于雄心而不能自拔的人,成为自己梦想的牺牲者,自己的美梦发展扩张,而后破裂成了浮光泡影,消失于虚无缥缈之中。”这,是史学家对王安石的评价。
王安石这个千古留名的诗人、经济鬼才,在身居最高位时犯下的错误,在后人看来,其实也如历史上众多试图改革的人一样罢了。所处的位置变了,自然也很难保持初心吧。他有他的优点,也有缺点。评价一个人不易,大概世上所有人,都是多面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