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第一次听到她的声音时,是在妈妈的微信中。
她们聊了很久很久,我大约算了算,没有一个小时,也有45分钟了吧。我不禁有些惊讶——从来没有人能够和妈妈聊这么久。怎么说呢,我妈虽然恨健谈,也仅限于她熟悉的人,例如我,又例如我爸。
都是亲人之间的关系,现在又蹦出来一个格格——我记得我妈的备注上写着这个名字,通过备注,我还得知她来自河北。。
从此以后,我妈有了一个无形的闺蜜,看不见,却听得见她的声音。
后来见到她是在一个周五的晚上,我上完辅导班,哦对了,那天正好考试,最后一道面试题弄得我很不快——我非常不同意他们的观点,但由于性格上的孤僻,我不想说,也不愿说。回到家后,给我开门的是一个带着眼睛,看起来很和蔼的女人。说实话,我觉得她长得不算好看,但给了我一种很温暖的感觉。她一开口说话,我便知道她是谁了,我妈手机上的,格格。
“阿姨好。”在旁人面前,我一向很有礼貌。
她笑着接过了我手上的书包,用一种很好听的声音对我说:“饿坏了吧,快吃饭吧。”我很诧异,往常我回家时并不会受到这种待遇,今天突然享受到了,倒真是有些不习惯呢。我笑了一声,走到餐桌前,开始吃饭,桌子上的菜很好吃,不可能是我爸妈中的任何一个人做的,他们做的没这么好吃。
吃饭时,因为心中有点不快,看见她一脸和善的样子,便忍不住心中的苦闷,朝她说起来今天发生的事。说完之后,她脸上并没有什么表情,而是淡淡的开导我,还别说,真有点儿用。
我想,她一定是一个很幸福的人吧。
只有幸福的家庭中才会有这样的人吧。
可我想错了,事实并不是这样,她是一位寡妇,丈夫早年去世,独留她儿子和她两人,很辛苦的样子,就在今天,在我妈开的瑜伽馆里,她说她很喜欢我妈起的名字,“静觉瑜伽会馆”,给人一种很宁静的、很淡然的样子,说着说着,她说起了自己曾经在西藏生活了半年,又在各种地方奔波,几乎没有时间回家看她的儿子,我有些不可思议——这真的是我所想象的幸福美满的家庭呢?像她这种脸上常年带着微笑,这么和蔼、和善,怎么会处于这样的家庭中呢?
我和我妈说了之后,她静静地看了我一眼,说道:“你阿姨是一个孤独的人,”她沉默了很久,“你应该明白。”
我当然明白“孤独”的含义,我曾深切的了解过,也一直在承受着。
阿姨与我的孤独不同,她的是生活状况上的,而我确实心理上的;她对待生活很乐观,而我却很孤僻。
我静静地看了阿姨一眼,心想:或许,这种情况该改变了啊。
即使孤独,我也想变成阿姨这种乐观的“孤独患者”。
我想,阿姨这样的人,是会给人带来快乐的心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