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项目开发时间差不多一个半月(除去中间国庆节的时间)的时间(8.26 - 10.16),这儿就说说这个项目是怎么开发出来的,主要会从它的目录结构,代码的构架结构来说明。
目录结构
当然这是Xcode中所显示的目录结构,经过我这边横向整理它显示是这个样子,然后我会就对这个横向的目录结构作详细的说明。
从上往下进行说明:
LLB(Local Library): 负责本地数据的缓存(存和取),因为该APP中需要存储用户的数据,比如是否是登录状态,用户的昵称,logo的图片等基本信息,这样在我们重启APP后这些数据我们可以从本地数据库的取;同样我们如果选择一个硬壳的手机壳后,我们也会把相应的数据存入数据库中,这样方便在重启后得到上次用户用的是那个硬件数据。
这一块难点就是对于RealmSwift的运用,有兴趣的话可以在这篇文章的底部点一下我的另一篇文章的连接,里面很详细的介绍了这个框架的用法。
Net(网络请求):网络请求主要包括url和调用网络接口的方法,而在接口对象RSBaseRequestManager中包含着BeseResultModel,这个是网络返回数据对象的基类,主要是对每个接口中的基础字段作一些处理,还有Post和Get请求,还有个上传图片的方法以及一个只是传数组对象的body方法的请求。
这里就对参数是数组形式的请求作一下说明,因为我们平时请求的方法都是采用的字典形式的参数,而对只是数组形式的参数并不是很熟悉。
static func doPostBodyRequest(_ paramObj: Any, urlStr: String, completeBlock: @escaping (_ response: DataResponse<Any>) -> Void) {
let url = URL.init(string: urlStr)
var request = URLRequest.init(url: url!)
request.httpMethod = "POST"
request.setValue("application/json", forHTTPHeaderField: "Content-Type")
request.setValue(RSUserManager.shared().accessToken, forHTTPHeaderField: "TOKEN")
request.httpBody = try! JSONSerialization.data(withJSONObject: paramObj)
Alamofire.request(request).responseJSON { response in
if response.result.error == nil {
/**
* 请求成功
*/
let text: NSString = NSString(data: response.data!, encoding: String.Encoding.utf8.rawValue)! as NSString
print("Data\(text as AnyObject)")
} else {
/**
请求出错了
- print: 错误信息
*/
print("error\((response.result.error)! as AnyObject)")
}
completeBlock(response)
}
}
当然我也是在国外论坛中找到的,国内博客对于swift的这种情况的资料还是很少的。
UI(App的视图结构层):主要负责整个APP的界面的显示,逻辑处理,数据的传递。其中Main中的Controller有主视图TabBar的结构,然后是包含着Controller,控制全屏右滑后返回上一个界面,还有个是所有的Controller都会继承的跟控制器,负责头部NavigationBar的一些处理,而View部分中的则包含APP中会用到的视图,例如全局的弹窗,缺省页,以及用户Tableview和collectionView对象的简单定义;
该APP按功能划分的Scenes,Store,ShoppingCart,Mine,Sign这几个部分,每个部分采用的是MVVM的设计模式编程。
例如其中的场景Scenes包含Controller,继承自RSMainViewController,主要负责显示视图对象以及数据对象的传递;
View负责对视图分块化的封装,以及通过setting方法对视图的数据的填充,同时通过框架ReactiveSwift对其中的事件的响应做逻辑上的处理。
Model负责对数据传入与传出的处理,主要会用到ObjectMapper进行字典与自定义数据对象的映射。
ViewModel负责网络接口的调用,只需要对调用者传出最终的Model类型的数据对象即可。
这部分可以说占到了整个APP工作量的75%,也是整个APP设计最需要注重的地方。当然这里面会用到GitHub中几个比较出名的开源框架,ReactiveSwift,ObjectMapper。
Util(APP工具箱):例如支付相关的SDK的封装接口,APP中会用到的关于时间选择器视图的封装,类的扩展方法,OC语言的协助,APP全局中会用到的方法,枚举类对象(用来部分不同的数据属性的类型),以及相关的宏。
Resource(资源包):这个比较简单,就是放一些图片的资源。
代码结构
这个主要是从代码结构上介绍这个项目,这样我们就比较清楚的知道后面如果添加新的需求时,可以遵从这个代码结构模式,保证整个项目代码的整体性,这样也比较快速的了解代码流程,并且在后续开发中避免产生不必要的bug。
当然,这里面有本地数据的存取,网络请求接口的生成,新增图层采用什么样的继承模式,我们可以通过这个图,找到相应的位置,然后按照已有的代码形式增添新的代码即可。所以这一块就只给这个代码结构介绍图,具体的写法肯定是通过项目代码详细的去了解的。
那么,说到这儿,我再通过我代码的写法做一个简单的介绍吧
class RSScenesViewController: RSMainViewController {
override func viewDidLoad() {
super.viewDidLoad()
configTableView()
}
override func viewWillAppear(_ animated: Bool) {
super.viewWillAppear(animated)
viewAppearRequest()
}
func viewAppearRequest() {
if RSUserManager.shared().needRefreshScenes && RSUserManager.shared().isSign {
MBProgressHUD.showAdded(to: self.view, animated: true)
self.dataRequest()
}
}
override func loadView() {
super.loadView()
self.view.addSubview(scenesView)
naviType = RSMainNaviVCType.MainScenes
}
override func viewDidLayoutSubviews() {
super.viewDidLayoutSubviews()
scenesView.frame = self.view.bounds
}
func configTableView() {
scenesView.tableView.mj_header = MJRefreshNormalHeader {[weak self] in
RSUserManager.shared().needRefreshScenes = true
self?.dataRequest()
}
}
lazy var scenesView : RSScenesView = {
() -> RSScenesView in
let _view = RSScenesView()
return _view
}()
}
extension RSScenesViewController {
func dataRequest() {
if RSUserManager.shared().needRefreshScenes { refreshScenesData() }
}
func refreshScenesData() {
RSScenesViewModel().allScenesQueryAction(deviceCode: RSUserManager.shared().bluetoothModel.deviceCode) { [weak self] (resultModel) in
self?.scenesView.tableView.mj_header.endRefreshing()
MBProgressHUD.hide(for: (self?.view)!, animated: true)
RSUserManager.shared().needRefreshScenes = false
if resultModel.type == .RequestSuccessful {
self?.scenesView.headerView.refreshScenesModels = resultModel.objModels
}else {
RSHelper.showViewDidResAbnormal(resultModel: resultModel)
}
}
}
}
这个是商城首页的控制器中的代码,override func loadView()
中添加图层和头部 navigationBar
的配置的,
而extension RSScenesViewController {}
中是一些网络请求的部分,override func viewDidLayoutSubviews() {}
中是做布局用的方法,这个是系统根据视图加载时自动调用的,一般控制器我就是采用这个结构去编写的。
其余类的编写大都是根据这个规律去写的,extension
区域中要么是实现一些代理方法,要么就是网络请求部分。
那么这个项目的介绍到此为止了,剩下的还是看懂一个代码的结构后再根据上面的目录结构,才会比较轻松的在你想要的地方添加代码和怎样修改代码。
最后基于这个项目,我另外写了篇博客,主要详细的介绍这个项目的架构,用到了那些在GitHub上出名的开源框架,然后这些框架怎么去用,都作了一个详细的介绍,具体请点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