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之大,愈衬得人如蝼蚁,
踽踽独行数十年,仓皇其间。
有限的生命,如何装下诸多丰盛的理想?
从为自己的每一个选择负责开始,
从做好个人管理开始,
从珍惜时间开始。
树立正确的时间管理的观念
观念是行为与态度的根本,我们的一言一行均脱离不了观念的影响,由内而外全面塑造自己,要改变现状,就得改善自己;要改善自己,先得改变我们看待外界的观念。
要做好时间管理,首先我们要问自己什么是时间?什么是时间管理?为什么要进行时间管理?目的是什么?正确地认识时间,树立正确的时间管理的观念是做好时间管理的第一步。
美国著名管理学大师,史蒂芬.科维在《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把时间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划分为四代。
第一代理论着重利用便条和备忘录,在忙碌中调配时间与精力。
第二代理论强调行事历与日程表,反映出时间管理已注意到规划未来的重要。
第三代理论是目前正在流行、讲求优先顺序的观念。也就是依据轻重缓急设定短、中、长程目标,再逐日订定实现目标的计划,将有限的时间、精力加以分配,争取最高的效率。
这三种做法,我都用过,学生时代主要采用的就是第一代时间管理理论,来管理自己的学习。高三时期更是把第二代时间管理理论用到极致,合理分配自己各学科的学习时间,以迎战高考。
工作后,主要采用的是第三代时间管理理论,将这套理论落地实施到极致的是日本的熊谷正寿和俄国的格拉宁。熊谷正寿在《记事本圆梦计划》中,详细地介绍了他的实操方法。格拉宁则在《奇特的一生》中,将时间分配,时间记录做到了极致。85后的张萌在《时间效率手册》中,运用的也是第三代时间管理理论。
这些理论和做法都有其可取之处,但在实施的过程中,由于过分强调效率,把时间蹦得紧紧的,反而产生了反效果,很多人因此而变得分外焦虑,也少了很多生活的乐趣,很难坚持下来。
以前我也会详细地安排每一天各个时间段的工作,后来发现人毕竟不是机器,真的很难做到毫无情绪地做到规定的时间做规定的事情,便也放弃了这种做法。现在实施的是柯维提到的第四代时间管理理论。
第四代时间管理理论,与以往截然不同之处在于,它根本否定“时间管理”这个名词,主张关键不在于时间管理,而在于个人管理。与其着重于时间与事物的安排,不如把重心放在产品与产能的平衡上。
我开始认识到,重要的不是时间管理,而是做好个人管理。
如何做好个人管理呢?有三条最重要的习惯。
习惯一:以原则为重心,掌握操之在我的力量,是做好个人管理的思想基础
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潜在的梦想,都渴望有所成就,被人认可,受人尊重。我们也都会在年初许下美好的愿望,写下今年要完成的几件事。然而当年末发现今年一事无成的时候,我们也会找个借口说:今年太忙了,都没时间完成这些事。是不是这个借口你也曾用过?
明年今日我是否希望有不同于今天的感受?我需要改变吗?我是否有想要改变的强烈欲望?为什么要改变?改变什么?如何改变?
改变的首要前提和基础是,做一个以原则为重心的人,掌握操之在我的力量。
原则是恒久不变、历久弥新的,不像其他中心依侍的是善变的人或物。原则值得信赖,更可以增加安全感,同时它是理智而非感情用事。
配偶也许会和你离婚,再亲密的朋友也可能离你而去。但原则教人处顺境而不迷失方向,处逆境能冷静发挥智慧,正确判断,使我们不为外力所动,勇往直前。
当你刷剧、刷微信、打游戏的时候,能不能想一想自己订立的目标和计划,以原则为中心,信守对自我的承诺,坚持每天练英语,每周做演讲?
当朋友喊你出去玩,一起嗨的时候,你能不能以原则为中心,告诉他,这个时间你应该完成自己的阅读和写作计划?
当老板假期突然喊你加班,而你正在和你的女儿兴冲冲地前往你们计划已久的旅游胜地,你能不能以原则为中心,告诉你的老板,工作很重要,但作为父母,信守对儿女的承诺同样重要。
注重原则的人会保持冷静的态度,不受情绪或其他因素干扰,然后从整体的角度——包括工作需要、家庭需要、其他相关因素,以及不同的决定可能造成的结果——加以考量,经过深思熟虑,才做出正确的抉择。
无论以什么为考量的标准,我们最后都会做出自己的抉择,但以原则为重心的人所做出的决定都是主动的,经过认真考量的,所以很难有后悔的决定,就算做错了选择,也能有信心力挽狂澜,从失败中成长。
正因为拥有坚强的内心,高度的自我安全感、人生方向感、智慧与力量并存,能不断提高自身的价值,从而能享受操之在我且充实的人生。以原则为重心,掌握操之在我的力量,是人生成功的思想基础。
习惯二:配合个人对使命的认知,确定目标,要事第一,更少但更好,这是个人管理的战略
每个人都有特殊的职志或使命,他人无法越俎代庖。生命只有一次,所以实现人生目标的机会也仅止于一次。不是你询问生命的意义何在,而是生命正提出质疑,要求你回答存在的意义为何,换言之,人必须对自己的生命负责。
人生使命是我们最基本的人生观,也是衡量一切利弊得失的基准。在我们忙碌着工作和生活的时候,需要停下来思考一下,设想退休后的情形,希望有怎样的成就与贡献?退休后又有什么计划?弥留时怎样才能不后悔?在天堂时希望听到你的亲人、朋友、同事、社会怎样的评语?
当我们有了清晰的人生使命,就如同大海里的船明确了航向,找到了自己长远的人生目标,也便明晰了,在纷繁复杂的人生事务中,什么是最重要的事。此时你大可以挥动手中的奥卡姆剃刀,剔除大部分的事。
有“新时代柯维”之称的格雷戈·麦吉沃恩在他的《精要主义》一书中,告诉人们,应对拥挤不堪的工作与生活,你需要设计你的精要人生,并喊出了“更少但更好的”口号。
人生不在于做多少事,而是把重要的事情做到最好,确立人生使命和长远目标,掌握重点,要是第一,就是人生战略。
习惯三:产量与产能的综合统效,这是实施个人管理最重要的战术
产量是蛋、产品、每日完成的工作量,产能则相应地是鸡、机器、自身的能量。如果没有产量,鸡会被杀,公司会亏损甚至倒闭,人会失业或被淘汰;但是过份追求产量,而不提升产能,产能会逐渐消耗,如同杀鸡取卵,机器会宕机,人可能会过劳死。
所谓产量与产能的综合统效,是通过养好鸡、升级机器、提升个人能力来提升产能,然后在产能可承受的范围里,全力以赴提升产量。这是实现人生理想目标最重要的战术。
我们常犯的错误是,高估了一天能做的事,却低估了一年甚至一生能做的事。所以许多人每年年初会许下许多的愿望,定下许多的目标,但鸡血几天后,感觉精疲力竭,又看不到成效,便中途放弃。而有的人则是年初只定下一个最重要的目标,然后就专注这一件事,把这件事融入到每一天的生活里,不断提升个人能力,不断提升做事效率。
我身边有一位全国演讲冠军,他一年最重要的目标只有一个,就是完成100场演讲,每周两次,不多做也不少做,但每一次演讲都全力以赴,精心打磨。这样的坚持,让他连续几年夺得全国演讲冠军,还登上了国际演讲比赛的舞台,他自己也成为了演讲力培训大咖。你很少看到他慌张或焦头烂额,他总是张弛有度,不急不慢,生活、事业、娱乐、人际关系都兼顾得很好。
在吉姆•柯林斯《选择卓越》一书中,最惊心动魄的故事来自于100多年前,阿蒙森和斯科特两位探险家争夺第一个到达南极点的荣誉的过程。书中描述了两个人在面对同一个事情时所做的不同选择,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差异称为“日行20里”。
南极的天气多变,天气好时晴空万里,天气恶劣时伸手不见五指,寸步难行。面对这一现实情况,两个人的选择造成了截然不同的命运。
阿蒙森是一个纪律严明的探险家,在天气不好的时候,只要还能走,他都会坚持要探险队尽可能地走完20英里的目标,但同时,天气很好的时候他也严守纪律,要求探险队走完20英里就扎营休息。
斯科特是一个非常有激情的探险家,天气好的时候他能带着探险队走上40-50英里,但碰到糟糕的日子,他就不愿意离开帐篷。
结果这成为世界探险史上最经典的一次对比,阿蒙森比斯科特提前50天从南极点返回到出发的基地,而斯科特探险队则全军覆没,葬身南极。
产量与产能的综合统效,日行二十里,持之以恒,全力以赴,我们都可以像阿蒙森一样抵达我们人生的南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