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爸爸很快就十年了,老父亲的称谓越来越名正言顺了。喜忧参半,喜的是春耕夏忙没落下,忧的是孩子长大一岁自己又老一年,孩子真他爸的催人老!
起初总想着孩子大一点就轻松一点,现在发现父母这个工作要摸鱼随便摸,但是要认真干有干不完的活。娇养太累,糙养惭愧。就算你带干不干,为人父母这四个字的分量也会始终沉甸甸地压在你心上。
我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成长得优秀,比我们自己能更上一层楼。说来寒碜,自己楼层太低了,一想到这,就想去挖育儿秘笈——可怜天下父母焦虑的心!
这篇文会比较长。以后不写小作文了,轻易也不写了,要写就整点真正的干货,整点可以当作年货的东西。这年头可看的东西太多了,我不想在数量上跟人一较高下,努力在质量上提高一下。
建议没有星标的朋友可以先星标一下公众号(微信最近又搞小动作了),看完全篇再决定是否收藏。
对于孩子怎样才算优秀?标准太多了,但是对于人来说,优秀的结果是让自己活好,活好跟客观条件当然有关,但是客观条件是与时俱进日新月异的,古代的皇帝在某些方面还比不了现代的乞丐。向内观察自己,向外观察人群,就会发现幸福也是一种能力,是一种心理能力。有人一见你就笑,有人总是高兴不起来,半生走来,我发现人的快乐能力也是千差万别。
不管将来如何日月换新天,我们总希望自己的孩子每天能开心,希望他们微笑如花比山花更烂漫。乐观笃定的性情,虽然跟存款多少有关,但它也跟父母和家庭也关系很大。
我先前文章和视频号中屡次提到的蛤蟆先生,他根本不差钱,爹地妈咪留下的遗产让他过着小地主的生活,一辈子衣食无忧,但是某一天他整个人不好了。何以解忧?钱不能解,酒也不能解,蛤蟆先生的老父亲老母亲泉下有知的话,恐怕也不能安心长眠。人生最悲惨的事不是人走了钱没花了,是钱给孩子留了,孩子还是没活好。
随着少子化,随着网络化,随着科技化,将来物质是否优越不是最大考验,而心理是否优越才是关系一生的幸福。即便我们回顾过去,古往今来,凡成大事者必然有一颗卓越不凡的心。跟身心健康相比,跟一颗勇闯未来笃笃定定的心相比,一时的学习成绩好坏不过是几筐白菜萝卜。
所以,我认为家庭教育应该把身心健康放在首要位置。
第一,家庭教育应该把培养身心健康的孩子放在首要位置。
身体上的健康,无须赘述。心理方面却是细著微妙的,对于儿童来说,最重要的两大心理需求是归属感和确认自己的重要性。——这两大心理需求都和养育者密切相关。
人脑的发育状态,特别是情绪控制和管理方面,主要取决于家庭的氛围。父母恩爱,家庭和谐,父母对孩子关爱又能给予宽松的教养环境,儿童的认知系统感觉到环境的高安全性、高度协作性和高度激励性,他的情绪状态就会非常好,他的大脑不需要用来发育“警觉”,因而他的压力器官就会非常“弱”。
人的压力还是一个生理反应,并不单纯地是心理问题。一个孩子成长在一个绝对阳光且情绪高涨的环境中,当他真的处于高压环境下,也会镇定自若,因为他的生理上压力器官就不发达,面对压力时也就不敏感,所以抗压能力特别强。
有人觉得我家挺好的,但是就是孩子不听话,又冷漠又自卑又爱发脾气。绝对没这回事!你只是不愿意承认你们家的问题而已。虽然很多家长并没有像过去一样体罚孩子,但是家庭教育中充斥着唠叨、指责、命令、控制等一些冷暴力,这些毒性压力污染了环境。人的情绪系统就是适应生长环境而生,有压力的环境孩子会发展出“生存防御机制”,这种机制越发达,他就越敏感,高度敏感的孩子,只有两条路好走,要么逃避,要么叛逆。
另一方面,一个被父母重视,个人意见得到尊重的小孩,会感觉到他是自己人生的主角,他的思维模式就以自己的利益和感受作为基本出发点,他的出发点是为了自我实现而不是取悦他人,他的内驱力就会非常强劲。
虽然我反对拿聪明不聪明来区别孩子,也不主张拿智商说事,但是我承认人的智力是有差异的,智力潜能是可以通过教育来发展的,而且它对学习有重要的影响,所以我主张并呼吁家长重视儿童的早期教育,尤其是0-6岁这个阶段。
第二、重视早期教育(主要是家庭教育),给孩子打下一生的根基。
- 尽早提供正确的早期教育。孩子的潜力呈递减法则,0岁时大脑的潜力最大, 1-6岁的智力发展奠定一生,8岁之前智力潜能已经确定下来。(智力潜能并不等同于智商,智商是动态的,而且智商也仅具有参考意义。)
2.早教的第一步是语言教育。语言是思维的工具,语言的刺激对大脑的发育十分有益,在孩子6岁以前,父母如果能加紧教他们准确、完整的语言,孩子各个方面发展就一定很快。
记忆力是一切智慧来源的根本。为孩子提供丰富多彩的生活,大量的信息输入会刺激孩子的记忆力发育。
阅读对孩子的智力帮助很大。阅读可以帮助孩子发展多项学习能力。不是因为孩子聪明才让他早读书,而是从小读书才会变得聪明。
会玩的孩子更聪明。鼓励孩子多运动,参加各种游戏活动,运动不仅让孩子的身体更健康、更灵活,还能促进大脑的发育,也是重要的学习和体验的机会。
尽可能让孩子掌控他们自己的事情。从小培养孩子自主感比较容易,与其说培养不如说不破坏。人脑的本质就具有自主性,孩子说话、走路都是自主学习的,不压制就行了。孩子起初吃饭也是啊,可为了不让他搞得满地都是,或是担心孩子吃不好,家长便喂他,结果发展出不喂就不吃的习惯。把这个放大到其他事情上,道理是一样的。
抱怨孩子没有自主性,多半是因为父母控制过多,孩子为了避免受惩罚而顺从,自然而然地放弃了自主性。人是社会性动物,儿童更是环境习得性的,环境怎样,他就怎样。要想孩子优秀,就要提供优秀的环境,其中父母以身作则是最好的教育方式。
关于这一点多说几句,因为经常听到有家长抱怨孩子不自律干劲不足,不能说他们说的不是事实,但是问题的根源在哪里?你不往根上捋,不能解决问题。往根上捋,可能就跟自主感的丧失有关。
孩子完成一件事受内外动机的双重驱动,如果依靠外部动机驱动过强(父母的推动),那么他内部动机就弱。如果外部驱动不足,他就会寻找内部归因。
单纯靠内部动机驱动,任何人都会偷懒,难以坚持,孩子也不例外。过度依赖外部动机,孩子会免疫,外部动机消失时则会前功尽弃。
那要怎么做才好?应该形成以内部动机为主,外部动机为辅的内外双驱型动机模式。
这6点到底6不6?它们是我根据多本育儿书中交叉印证后总结出来的,并且在我自己家庭教育中践行并得到验证的,所以,我相信它们是早期教育中对于学习能力培养的关键几点。
有一类家长我非常佩服,他们简直就是天生养娃高手,他们不怎么费劲就能把孩子养得出类拔萃,知书达理。我观察出这类家长最大的共性是共情能力超强。情绪的力量是巨大的,它几乎决定了家庭教育的质量,这是教育的微妙之处,也是教育的困难之处。
第三、做”看见“孩子的父母,培养具有高情商的孩子,他们以后在学习和人生中会更具竞争力。
研究表明,一个在4岁时接受过情绪管理训练的孩子,在8岁时,阅读和数学成绩会比同龄孩子高出许多,甚至IQ值也会提高,孩子在课堂上更能集中注意力。
孩子的注意力很容易转移,对一切刺激都非常敏感,特别容易兴奋激动,善于情绪管理的孩子会更迅速地平静下来,因为他们的迷走神经调节能力更强。看见没?有时候并不是孩子不明白,只是他们控制不好自己。
情商高的孩子还能让自我满足感持续更久,表现出更强的动力,自主学习能力出色,成就感突出。你想想,一根鸡翅能品出两份鸡翅的感觉。简直就是酱香型啊!
情商高的孩子心理免疫能力强,就算心情很差,也懂得自我调节,成为自洽小能手!
他们处理问题更灵活,能够主动回应变化,会拥有更良好的人际关系,妥妥地社交小达人!
高情商的人拥有强大的自我意识,了解自己的情感,他们能管理情绪,能从悲伤和不幸中重新振作。更重要的是,他们能控制冲动,也懂得延迟满足,从而避免轻率的决定和不妥的行为。长大后,高情商的孩子会拥有比较好的“成人自我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他们能主宰自己的人生,所以被“看见”的孩子更可能拥有一个不辜负的人生。
第四、多样化更有利发展特长。对于兴趣、特长的培养,首先是广泛发展,不要急于选定某一门兴趣爱好,可以通过更长时间的观察,然后再作出选择。
《成长的边界》一书中,著名体育科学家罗斯-塔克总结了体育领域的研究成果,简单来说就是:在早期尽可能多地尝试各种项目——多样化最为关键。相比多赛道跑一跑比那些一早就锁定跑道的人更可能成功。
每个人擅长的事情都不一样。怎么发现这种特长。不是你看见孩子想画画,你就培养他画画。儿童为了发展认知,积累生活经验,他们对任何事情都是感兴趣的。一旦孩子了解了熟悉,他可能就不会有兴趣了。在玩具这件事情上体现的最明显,玩具买回来没玩几天,孩子就不玩了,其实这是正常的,人脑的认知系统在能够模拟一件事之后就对这件事缺乏兴趣,并不是儿童对玩具缺乏责任感。
父母要做的是,尽量多提供机会给孩子尝试和了解,不要管什么3分钟热度。多样化有利于观察孩子真正擅长的和兴趣所在。如果孩子在某个方面折腾了很久,尽管他已经充分了解了秘密,但是仍然沉迷不能自拔,他很可能从中获得非一般的感觉。那么家长就该特别留意了,或许这就是孩子的优势点,这样就可以培养了。
最后,潮流易逝,风格永存。
每个家庭对培养孩子要有自己的风格,也确定会有自己的风格,因为每个家庭的生态环境是不一样的。面对无限的、不确定的未来,父母的再多努力都是有限的。想着父母这个公司是有限责任公司,我们就该放低一点期待,不去追求根本不存在的完美,更多地享受当下的亲子关系。
这并不是一种懈怠,而是一种勇气。人必须先征服自己的自卑和虚荣,才有力量面对生命中的种种不完美。就如跑步时,放低配速和降低心率一样,那样我们会跑得更远,跑得更久。
无论处于哪条跑道,不管处于哪个赛段,只要勇敢地面对眼前的难题,全力以赴逐一解决,将意识寄于迈出的每一步,同时还要以尽可能长的眼光去看待问题,尽可能远地眺望风景,做一个长跑者。
总结一下:和睦宽松的家庭环境有利于培养身心健康的孩子;优质的早期教育奠定孩子良好的学习能力;做高情商的父母培养孩子情绪管理能力;从广泛爱好中发现特长培养兴趣爱好;以长期主义的眼光,践行终身学习的理念。
来日方长,何惧车遥马慢。
本文首发公众号“古读”:5年亲子阅读,认真学习了数十本育儿书。作为一个长期阅读者,每年读书50+,300余本私人阅读书单,100多篇原创育儿分享,每月书单分享,欢迎你和我一起读好书,教育好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