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就一个字,我只想说一次!《延禧攻略》中藏着不少小秘密

今天你“延禧”了吗? 似乎已经成为一种习惯。

毫无疑问,《延禧攻略》已经是最近最火爆的宫廷剧了,不,也可以说是最近最火爆的电视剧之一了。

是的,小编每周二开始准时候着等这部电视剧更新,真希望可以每日更新。

记得上一次讨论度如此之高的宫廷剧,emmm,让我想想,应该是小编参加高考的那年,非常火爆的《甄嬛传》吧?

不过说真的,《延禧攻略》的口碑和制作的确让不少人都出乎意料。


首先让大家眼前一亮的是:于正一改以往艳丽配色风格,来了个高级的“莫兰迪”之美(低饱和度和高级灰调)。

大家还对于正以前的《宫锁珠帘》等剧印象深刻吧,着装艳丽,配色冲撞。而这次却选用了莫兰迪色系,具体莫兰迪色系是什么,请大家看下图:


莫兰迪色系让人有一种视觉享受,看画面的时候感觉舒适。小编特别喜欢这种色系,简单、低调、沉稳。

所以,于正通过《延禧攻略》收获了不少追剧粉丝,当然,我也是其中一员。不过这部剧里除了色系使用让人对于正改观,还有不少细节之处,看出这部剧的用心。


不管是服装还是妆容都有经过历史考究。

比如上过微博热搜的“点绛唇”

《延禧攻略》的背景是乾隆时期,结合历史画像可知,当时女子以柔美小巧为美,于是这部剧中有了“点绛唇”。其实就是现在流行的咬唇妆呀。


还有柳叶眉

小编相信剧组工作人员也是经过历史考证的,做了不少功课,与以往的古装剧不同,采用柳叶眉的妆容。


除此之外,还有不少小细节透露着用心之作:

比如采帨(一种佩戴在胸前或衣襟上的长条形丝质帕子),也是清朝时期女人们穿朝服时经常用来搭配的一种饰品。

比如满族妇女的“一耳戴三钳”,身份等级不同,耳朵上所戴珠子(款式、质量、数量)也不同;

清朝中期乾隆时代的妇女应该是戴钿子的,就是用纸、竹,或者金属丝编成“钿胎”,然后再在上面插上装饰,类似簸箕一样扣在脑后的帽子。


有人说,“《延禧攻略》将东方美学与清宫文化相结合,是深入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诚意之作”。

的确,这部剧参考了大量的历史资料,不仅给我们带来了具有历史厚重感的宫廷美学,让观众对历史文化有了了解,使我们中国历史文化有了一定的传播。

《延禧攻略》中还融入了点翠、绒花、刺绣、缂丝等多种非物质文化遗产。

其实建盏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它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宋朝,20世纪80年代,建盏工艺得以恢复。建盏也有四点美学特征:

1、秀丽典雅的器型之美

2、璀璨如星光的釉色之美

3、胎质与釉色的和谐美

4、适用于“斗茶”的实用之美

民艺坊与多位传承人合作,匠心手作,非遗传承,华夏国礼,盏现荣华。


就像这部剧一样,大家一起努力,将中国的历史文化继续传承下去,让更多人知道、了解这些文化。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手边没有速效救心丸的亲就思量一下再阅读吧! 人生就是这样,左拐右拐才到了这里,所以,怎么样的结局都是自...
    李向芝阅读 3,480评论 0 0
  • 【日精进打卡第92天】 【知~学习】 《六项精进》2遍共184遍 《大学》2遍共184遍 【经典名句分享】 温故而...
    让爱拉近阅读 681评论 0 0
  • 1. 接到袁晓檬电话的时候,我正在会议室忙的焦头烂额。 “喂,袁晓檬你要是因为闲得无聊才给我打这个电话的话,我一定...
    西柚酸奶阅读 3,919评论 3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