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苍穹》2018-26
郝景芳著,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16年6月第1版
读书有时像谈恋爱:有的是一见钟情,第一眼就怦然心动,难以忘怀;有的开头没感觉,甚至要经历一段痛苦阶段才能够渐入佳境,回味悠长;有的不管别人说得多么好,自己始终没法燃起爱火。
人与书,就像人与人一样需要缘分。这种缘分,与书有关,也与人有关,更与读书的时机有关。人在正确的时候遇上的一本正确的书,于是就产生了一种妙不可言的缘分。
郝景芳的《流浪苍穹》于我而言就是一见钟情的对象。小说的开头一下子就俘获了我的心。
“船将靠岸,灯火要熄了。
船在深空中摆荡,如黑暗中的一滴水,缓缓流入弧形的枢纽。船很旧了,散发黯淡的银光,仿佛一枚被时间陪伴的徽章,留着纹理,模糊了峥嵘。船在黑暗中显得微小,在真空里显得孤单。船和太阳、火星连成一条线,太阳在远端,火星在近前,船走在中间,航路笔直,就像一柄剑,剑刃消隐。黑暗在四面八方包围着,船就像一滴银色的水,微弱地反光。
船很孤独。它在寂静中一点点靠岸,孤独地靠岸。
船叫玛厄斯,是火星与地球之间唯一的联络。”
这一段文字写得多么动人啊!太阳、火星、地球、悄然行走在深空的飞船,这些科幻要素共同构成了一个神秘的宇宙角落,科幻的感觉一下子就出来了。这是让我激动的情景。
但更动人的是对飞船的描写,孤单的,沧桑的,沉寂的,这艘叫玛厄斯的飞船身上到底隐藏着多少悲欢离合的故事,见证了多少暗潮涌动的历史,经历了多少惊心动魄的场面……这都令人遐想联翩。
更重要的是,我被文字中间的那种孤独的氛围感染了:在黑暗深空中缓慢飞行的老式飞船,如一滴水般渺小,散发着暗淡的银光,寂静孤独地靠岸。这种孤独氛围持续影响了我整个阅读过程,无论是在拥挤的地铁车厢里,还是周末在安静的家中,我都被这种忧伤的孤独感缠绕,挥之不去。就像今天,因为周末,我一整天都在阅读这本书,我让自己一直沉浸在这种孤独又忧伤的氛围里,什么事情都不想做,什么人都不想理,只想一个人不受干扰,安安静静地呆着,慢慢体味那种孤独感、忧伤感。那种情绪如同一首低回宛转的乐曲萦绕在耳边,又如一种静默幽微的气息,弥漫在周围,会让我心轻轻地颤动、抽搐、隐痛,感觉朦胧又真实。
我不知道,是我先有孤独感,然后才被这书中的氛围触动,还是先有书中的氛围,才勾起我的孤独感?无论哪种情况,在阅读这本书的两周时间内,我的情绪一直被这本书的氛围影响得浅唱低吟。我还想,是否每个人内心的深处都会有孤独感呢?这种孤独感与环境无关,与心灵有关。
书中的人物,如美丽的火星少女洛盈、富有理想主义的地球人伊格、身世坎坷的瑞尼医生,乃至被地球人称之为独裁者的火星总督汉斯,都有着一种深深的孤独感。洛盈的孤独感来自于她缺乏归属感。她到地球学习了几年,回到火星后,对自己所处的社会制度和家族历史产生了许多困惑,于是走上了一条不断追寻人生意义的道路,但她始终无法找到一个合适的位置安放自己的灵魂,精神上只能流浪苍穹。伊格的孤独来自于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他想继承老师的遗愿,让地球人像火星人一样共享艺术,但地球上功利性社会经济形式令他挫败。瑞尼医生的孤独来自于追求精神的自由,他不想被火星的社会系统规范,于是选择了孤独一生。而所谓的独裁者汉斯,他孤独是英雄迟暮式的,他无法阻挡历史的脚步和社会变革的力量,他身不由己。
郝景芳这本科幻小说的独特魅力就在于她用很文学的手法,深入地刻画了各个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各人的迷惘、困惑、思考、痛苦、忧伤、快乐、幸福都被描写得细致入微,人物形象鲜明生动,血肉丰满。这与刘慈欣等科幻作家那种硬朗冷峻的风格很不一样。刘慈欣所热衷的硬科幻着力于表现人类群体形象,所以对单个人物形象的刻画比较粗疏扁平。而郝景芳这位女作家,她取了传统文学中刻画人物的长处来弥补了硬科幻小说的短处,最后形成了自己细腻柔和的风格,别具一格。
但你如果认为郝景芳作品属于软科幻一类的话,我又不是很认同。尽管这本小说的思想内涵主要是在探讨火星的社会制度问题,但这些探讨都基于火星的独特地理环境、历史变革和技术水平而进行的。书中对火星的地形地貌、城市景观、社会系统、历史发展以及各种科学技术都有很具体的描写,尽管与刘慈欣的作品相比,科技感稍弱,但与《银河帝国》系列相比,科技含量多得多,所以,我觉得她的作品应该大致上还是属于硬科幻系列的。
于是,郝景芳的科幻小说确实别具风格,既有硬科幻的科技感,又有浓厚的细腻柔和文学风格。
爱上一本书,如同爱上一个人,你会先被她的外貌和气质吸引,再慢慢探寻她的思想内涵,最后发现她的根本魅力在于深刻的思想和丰富的内涵。其实,这本书最大的魅力不在于我前面所说的文学风格,而在于其探讨的丰富的思想内涵。只是因为自己了解还不够,尚未有能力清晰地梳理出来,所以只好先称赞一下心仪对象的外在美。
2018-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