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青年毛泽东如是说。读曾国藩家书,方知此服是真服。
曾国藩如果以儒家的价值观来看,简直可以算得上是一代圣人,真正地完美实践了儒家所倡导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曾国藩少时科场顺遂,很快就入点翰林,因为德行好能力强很快得到道光帝赏识,十年内便成为清朝的二品大员。这还只是他辉煌人生的起点,自太平天国起事后,势如破竹,很快占据了半个中国,清廷当时是内忧外患,几有亡国之危。曾国藩可以说是力挽狂澜、拯救清朝的中坚人物,他创建的湘军抗御了绝大多数太平军的压力,并且最终平息了这场席卷半个中国的民变。之后的平捻、办洋务也有一定的贡献。
现代人对于曾国藩的评判可谓是毁誉不一,好坏评论有天壤之别。有的说是镇压人民运动的刽子手,有的说是拯救百姓中兴清廷为洋务运动奠定肇始之基的古今完人。
姑不论曾国藩的这些毁誉参半的功业,单说此人的修身治家治学处事,真是任何一代人的楷模。优良的家风家训、勤俭敬恕等儒家优良品质在曾国藩家书中屡屡被提及,这些优良的家风家训代代相传也是曾国藩后代中人才辈出的原因吧。不多说,选几处家书中的一些精言箴语来探析一番。
“苟能发奋自立,则家塾可读书,即旷野之地,热闹之场,亦可读书。苟不能发奋自立,则家塾不宜读书,即清净之乡,神仙之境,皆不能读书,何必择地?何必择时?但自问立志真不真耳”。真是让我们这些为把不愿学习归咎于外界环境不好、干扰太多的人汗颜,学习与否,无关他人,环境关联亦无大影响,只问是不是愿学乐学。真正来说,如高中那般学习,绝大多数人并不是真心求知求识,更多是为了一场考试,所以很多人到了大学,便失去了目标,失去了努力的动力。所以,学习,愿学乐学为先。
在已经取得功名,在京任官后,曾国藩深以抽烟为害,于是在立志自1842年10月21日起立誓永远戒烟,自此他确实做到了再也不复抽烟。试问此等立誓又有何人能立而行之并贯彻始终呢?此等志向坚韧有恒心之人,即使面临人生的诸多困境,想必也是定能够克服的,即使是才具再平庸也是会有一定成就的。当然除了立誓戒烟外,他还给自己立下终身不间断之三事,曰每日楷书写日记,每日读史十页,每日记茶余偶谈一则。终身不间断,何其难也?非有极度之自律,恐怕连一个月也难以做到。如竺可桢这样的人,在去世前一天还记下当日的日记,实在令人感叹这样的自律。我想能够做到并不以为苦,一定是经过长久执行,这些事情已经成为生命中固化下来的一种习惯。如能养成这种习惯,一定对于自身是大有裨益。
“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之无尽,不敢以一得而自足,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真是人生之至理也,有志有恒,才能成事,有识,则是不骄傲不自满,才能成就更大的事业。
“卫身莫大于谋食,农工商劳力以求食者也,士劳心以求食者也。故或食禄于朝,教授于乡,或为传食之客,或为入幕之宾,皆须计其所业,足以得食而无愧。科名者,食禄之阶也,亦须计吾所业,将来不至尸位素餐,而后得科名而无愧。食之得不得,穷通由天作主,予夺由人作主,业之精不精,则由我作主。然吾未见业果精而终不得食者也。农果力耕,虽有饥馑,必有丰年;商果积货,虽有雍滞,必有通时;士果能精其业,安见其终不得科名哉?即终不得科名,又岂无他途可以求食者哉?然则特患业之不精耳。”虽然说这段话含有着士子阶层安食俸禄不知民生之艰的成分在,但是却实实在在地告诉我们,作为一个普通人,精业,才是谋生的坦途,从事一个行业,若能做到精通,就不用担心难以养家糊口这种问题。业之精不精,在于专,在于花费多少时间在上面,所谓业精于勤是也。
“家败离不得个奢字,人败离不得个佚字,讨人嫌离不得个骄字”。实在是做人处事之道理。家俭故贫时也能维持,人欲成事必须有勤有恒,待人谦和则人不怨。
这样的朴素又饱含这里的话在这本书中俯仰皆是,在此就不一一列举了。
曾国藩家书是曾一生中与父母兄弟子侄通信的见证,里面包含了很多朴实的修身齐家思想,是近代儒家一代圣贤的做人做事的总结,里面的多数思想于今仍然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读曾国藩家书有感
最后编辑于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初次阅读这首抒情诗,是高中做语文现代诗鉴赏的时候。那时候阅读文章十分随意,从来不会有“抠字眼”的想法,但老师在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