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初中的时候就开始住校,那时学校里的硬件设施跟现在比,说是地下天上也不为过。一放假回家,老妈总是看着我,感叹瘦了瘦了,于是张罗着弄点她认为的有营养的东西让我吃吃吃。
一直宠我,宠到有女朋友之前的我哥,会在背地里很认真地跟我说,那些东西吃了会变胖的。我不认为我哥说这话有什么阴谋阳谋,因为他天天在家吃好喝好,看起来确实有点肉肉的。
青春期的我跟大多数同龄人一样视肥胖为第一大敌,于是,老妈说的那些东西一概不碰,虽然零食照样吃,懒觉照样睡,反正不吃那些所谓的滋补的东西就万事大吉了。结果每次返校,老师见到我说的第一句话总是:胖了胖了。
所以,我学生时代的寒暑假基本是在“瘦了瘦了"中开始,“胖了胖了”中结束。
现在想来,当初那种自以为是是多么的幼稚和可笑。无知者总是无畏,总是喜欢想当然。
2
现在的自媒体盛行,各路写手煲的各种风味的鸡汤也是精彩纷呈。
说实话,还是蛮喜欢看一些鸡汤文的,特别是资深大厨烹制的美味鸡汤。原料上乘,火候恰到好处,懂得品味的自然赞不绝口,受益良多。
比如说,前几天某知名媒体转发的一条微博:“做好这18个细节,让别人对你的好感度瞬间提升”。文中说,不想让人“一见生厌”,先从这些最简单的事做起:
面带微笑,保持幽默,留意他人的细微变化,不随意评论他人,与人交流时不玩手机,与他人真诚对视,不要见人就抱怨,宁可提前半小时、不要迟到一分钟,对服务人员说声“谢谢”,为身后的人留个门,记住别人的喜好,等等、等等。
真心觉得这是一条蛮有用的博文。应该说所列件件都是细微小事,但每一桩都能让人如沐春风,做得到上述种种的必定是个自带强吸引力的人。可是往下看那些评论,却很是煞风景:
“这些你能做到多少???”
“是不是都假。”
“这个谁能做到啊?”
“能不能发点有用的东西,不要发这些鸡汤垃圾。”
。。。。。。
自己从未想到过要去尝试的事情,就想当然归之为假相。
踮起脚尖就能够到的目标,却总自欺欺人地认为别人会跟他一样永远不会多用那么一点力。
更有甚者,明明知道是鸡汤,却非得视其为垃圾,就象我年少时总排斥营养丰富的食粮,却去钟爱垃圾食品。
年少轻狂,颠倒众生总是这样的毫不费力。
3
所谓心灵鸡汤,大都是些苦口婆心的教导,好似学生时代父母的絮叨,或者老师的训诫。
会有人洗耳恭听努力向上,也会有人顽劣成性不思进取,而前者总是少数,大多数人喜欢的是这样的“反鸡汤应对”:
比你牛的人,比你更努力。——那我努力了还有什么用?
努力不一定会成功。——但不努力。。。好舒服哦。。。
是啊,反人性多痛苦啊,既然顺应人性,一样能毫无意外地活下去,何必那样辛苦呢?
于是,各种不平衡的二八现象在生活中到处可见:
20%的人用脖子以上赚钱----80%的人脖子以下赚钱
20%的人买时间----------------80%的人卖时间
20%的人找一个好员工-----80%的人找一份好工作
20%的人支配别人-------------80%的人受人支配
20%的人按成功经验行事----80%的人按自己的意愿行事
20%的人受成功人的影响----80%的人受失败人的影响
20%的人永远赞美、鼓励----80%的人永远谩骂、批评
20%的人敢于面对困难-------80%的人逃避现实
。。。。。。
记得有一篇鼓励人们向成功者学习经验的帖子下面,有人不无担忧地说:如果每一个人都很成功,这个世界会变成怎样?
我很想很想告诉他:
这个世界永远不会每一个人都成功,因为大多数人永远会在努力之前,先为自己找好不努力的理由。
鸡汤也许很油腻,但你可以撇去那层油花再喝。
如果让我回到几十年前的寒暑假,我想再喝一碗老妈煲的鸡汤,鲜美无比的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