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联网时代,我们吸收的观点常是经过各方过分解读后的结果,繁杂又不专业。在如此迅疾的信息风暴下,我们来不及清醒地思考问题,分辨真伪。有些错误的观点,有人却成为信徒。
原生家庭真的是一切问题的原罪吗?
大多数人的一生中都会有两个家庭:第一个是我们从小长大的家,另一个是我们长大以后,结婚成家的那个家,我们把第一个家叫做“原生家庭”。
“原生家庭”常是心理咨询领域用到的一个专业名词,但这几年却进入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在网络世界里,有数不清的人在积极地传递一个概念:当一个人的情绪、人格、行为模式、价值观念等出现问题时,要相信这并不是你的错,而是错在了你的原生家庭。这种观念就会导致,在当代社会中出现这样一种现象:有一些人遇到问题时,会不分青红皂白的将罪魁祸首认定为自己的“原生家庭”。
当然,对于事实的真伪,大家都倾向寻找一些更科学的理论来作为佐证。一来说服他人,二来方便说服自己。
这些理论的代表人物就是著名的心理学大师:弗洛伊德。根据弗洛伊德的理论:成人的人格特征是童年时期性本能活动压抑的结果。除此外,很多中国心理学家十分强调童年时期家庭的影响力,他们认为:成年人的所有行为都是“原生家庭”决定。甚至,还一些心理学工作者,直接用“原生家庭”来解释求助者报告的数种问题。
对于这种观点虽部分赞同,但全部定性为批判的这个行为,我个人认为十分草率。这将直接否认探讨的可能,更像是利用一种更容易说服自己的方式:拒绝改变。
不断重复过去,只是为了躲避痛苦。
在童年时期,我们对自身和外界的理解都非常有限,只能求助于父母。如果那时父母肯定了自己,渐渐的你将会更有自信。而如果父母总是批自己,你也将随之变得越来越自卑,甚至怀疑自己。因为生命力只有一种,就是被看见。
根据心理学家马斯洛的研究表明:人的生理需求得到满足,也就是吃饱穿暖之后,心里最大的渴望就是爱与归属感,它们像心灵的食物,若是得不到,便会令人感到空虚沮丧。
当我们深层的心理不被需求时,我们心中的归属感也将不会得到满足。
你也许只是习惯了自我伪装带来的便利。
很多人一谈到“原生家庭”就充满了悔恨与悲痛,仿佛大错铸成,无法改变的时候,原生家庭被误解得太多了。
北大心理学家武志红曾在一档节目上讲到原生家庭与人的关系,支持和反对的声音都很激烈。
主持人马东发问:在我们长大后,遇到改不掉的毛病、克服不了的障碍,这些好像都和我们的原生家庭有着紧密关系,真的有那么严重吗?武志红给出了三点结论:一、原生家庭与我们个体十分紧密。二、我们应该寻找原因,而不应该怪罪家庭。三、这是有改变的可能。
另一位中国的心理大师李松蔚,也对“原生家庭”对人的影响也提出过几个观点:
一、发现自己被原生家庭「伤害」的人,其实已经好了。
对原生家庭的批判,一旦发生,代表着魔咒已经破除。这不是诡辩,在原生家庭这个框架下的病人逻辑是:病的时候,一个人不知道自己病,等病好了,才知道自己曾经病过。
二、被原生家庭「烙印」的感觉,可能是大脑在欺骗你。
一个人明知道自己不差,却仍说自己「不自信」,明知道身体没病没灾,却仍忍不住胡思乱想。原因只有一个:因为他们需要「制造」出这样的假象。一些人已经习惯了坐轮椅的便利,就不太想尝试一种新的行走方式了。
三、只要准备好了,你随时都可以摆脱原生家庭的影响。
改变之所以那么难,也许难的并不是「改变」本身,而是改变之后,你的生活和关系面临的重大调整。而你害怕的,又将会是面临很多未知的不确定。
生而有翼,为何甘如虫蚁匍匐前行。
发展心理学家Werner曾对698个孩子进行了长达32年的跟踪研究。在这个过程中她发现,那些经历过创伤与痛苦的孩子中,有一部分成长为了“有能力、自信和充满关爱”的人,并取得了学业、家庭和社会意义上的成功。
在对这群孩子人格特质的进一步研究中,Werner发现,这些孩子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天赋。重要的是,这些孩子远比一般人更相信:自己的未来更多是由自己掌控。他们首先深知自己的不幸,承认自己的不幸,随后持续地与这些不幸抗争,并认真地活下去,最终在这个过程中获得了平静和力量。
尽管我们都期待可以拥有一个“完美父母”或者“完美童年”,但其实我们都清楚“完美”从来都不存在。就像是否遭遇创伤,任何人也无从选择。原生家庭、父母、童年,他们都仅仅是我们生命中的一部分。
如同我们每个人也各有各的局限。去了解自己,并不是要去指责他人的过错,而是发现问题出现在哪里。
真正的修复来自于深刻的理解。
幼年时候的我们,没有能力让自己摆脱“听话”的牢笼,成年之后的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让自己活得更真实一点。只有真实的人,才能做到敢于悲伤、敢于拒绝、敢于愤怒、敢于攻击,与这个世界敞开心扉的交流。
即使你曾感受到被忽视,你依旧可以做出改变,去需要,去渴望,去坚定的拥有某些事物与情感。
现在你是一个成年人,痛苦经常不再是一种真实的东西,而仅是你内在的一种感受,一旦你好好的去感觉它,让它在你心里流动,这个感觉就会成为一份能量。
不要把原生家庭当作不肯成长、改变的借口。 过去原生家庭中发生的一些事情,你不需要负责任。但现在,你所做的每一个选择,都要自己负责。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请点个赞再走。
*文章来源微信公众号:高威尔。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