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仅针对自己的博客形态进行分析。
目的——写技术博客是为了什么
①对感兴趣的知识进行梳理总结形成系统。
②需要讨论的氛围,希望别人能指出博客中的问题,发现更优解,或有更好的idea。
③建立一个查询备忘录,避免再次遇到该问题从头来过,这方面的博客往往需要更新很频繁,不断地有新东西增添进入。比如mac的操作困惑。
博客类别
博客大概分为两部分。
一是边学边记型笔记。修改相当频繁,学到什么往里面加入相关内容。笔记内容可能是零散的,仅做了表面的大致分段,不一定系统,当然可以后期进行整理。针对的领域也比较具体。
二是系统的博客。学习路径可能有两种:①可能是对某一个主题非常感兴趣,进行Syntopical reading,搜集相关资料然后针对这个特定的主题写博客。比如:正则表达式在项目中经常卡我,写的太慢,运用不熟练影响编码效率。于是就产生了兴趣,想要系统梳理它,把它研究透彻,下次再写提高工作效率。②也可能是针对某个阶段、某项目某件事进行回顾性质的反思总结,比如xxx产品总结、项目总结、自我认知类型的思辨总结。
简书写技术博客不是最佳实践
频繁添加内容不便
博客是一种对于所学所知的记录方式,而学习是需要更新的,所以博客面临回看更新也是很普遍。当然有那种精品博客,一般是知识体系成熟的作者做的,介绍的知识也比较系统、全面、有深度。一旦在某某平台发布基本也不会面临频繁修改的问题。这里只谈笔者自身的博客的特点。
markdown的初始目的也是为了去快速地表达给对方看,方便的是写作者本身,解放他们对于样式的操作(直接用特殊符号来实现优雅的样式使得操作脱离鼠标)。但当博客属于边学边记型类型的笔记时,markdown这种方式带来很大的不便利。因为修改是相当频繁的,当看到一堆##
符号的时候,只会眼花缭乱。
没有目录树结构——不便于多子主题文章的查询
一旦一篇文章的分主题比较多,在阅读时对于思维上构建整体文章的结构就会比较费劲。
BTW,对于一个文集来讲,也应该搭建起一个系统的结构,比如前端开发
这文集,里面的知识如何能通过标签分类、目录树、思维导图搭建,建构起系统来。在一个文集内每篇文章与每篇文章也是有关系的,也是可以归类
文章无法归类——不便于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
文集内部的文章相互之间都是有关联的,可能是包含关系,可能是有交集。比如我可能写了一篇数组,它属于es6领域。而现在所有的文集都flatten成同一级没有一点层次结构可言。
没有跨文集查找功能
尤其在有相似性的文集间会存在这个问题。比如我有两个文集一个是前端开发基础文集,一个是前端开发进阶文集,这两篇都有可能写过正则的一些东西。现在学到了关于RegExp的exec方法中g标识的新知识,想加到旧有的博客中去。产生搜索不方便。【想办法归纳总结、合并解决该问题】
没有快捷键
我想调换标题顺序,就不能⌘+shift+⬆︎上下调动
类似于[]()
这种东西
简书不适合做回顾性的学习笔记
从它的收藏功能就可以看出来了,没有分类,没有tag功能,没有搜索。它的产品设置初衷就是让你不断地去挖掘新文章,而不是逮着一个收藏的文章反复看。
简书适合做什么
简书适合于阅读。当个阅读平台很不错。
简书适合纯粹的自我思想表达。所写内容、所写主题的资料全部已经存放在脑海里,不需要去外界资料的。这样就不需要来回切换页签去查资料,可以一直专注在写作、表达本身。比如:梳理自我认知、对发生的一件事情写一篇评论的随笔。当专注在写作上时,markdown的优势也就体现出来了。
对所做过的项目进行总结也不是全适合,比如项目管理、人员安排、任务分工方面的经验就选择简书挺好,因为这些事情已经发生完了,已经在脑海里,不需要额外查阅资料了。如果是技术细节代码细节的总结,就总是得翻看源码。
自己存在的问题
同时补充多篇博客的坏毛病。写一篇博客的过程中会去查资料,查资料的时候又会发现其他的问题,然后又去查支线的资料,结果支线的资料也想记录,于是就会跳出这篇博客。来回切换博客页面(又涉及全屏等操作)太浪费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