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清新沐芝(范淑强) 广西·南宁
离开故乡诸城在外地工作26年了,故乡总有一些难以割舍的人和事让我魂牵梦萦。特别会经常想起我的小学老师洪玉兰,她是一个让人终生难以忘怀的好老师。
记忆中的洪老师永远定格在三十多岁,中等微胖身材,剪着齐耳短发,脸庞白静而慈祥,是驻地空军部队的随军家属,离我们村2公里路程。在我5年的小学生涯中,无论刮风下雨,每天都能看到她骑着自行车朝来夕往的身影,从没有间断过。
凡是在农村长大的70后,小学生涯都有着与现在截然不同的经历,大人在生产队特忙,家中孩子很多,到了上学年龄,都是自己和几个小伙伴到学校找老师报个名就成为小学生了。老师们都是从本村找的稍有点文化的代课老师,能有个初中文化程度已经算是水平很高的了,他们身份不固定,经常换来换去,但有一点却是不变的,那就是对调皮倒蛋、学习不好的学生,几乎人人都会靠体罚树威,这些在农村学校是司空见惯的事情,即使父母知道了也总会附合说:“打得好,下次让老师打得更狠一些才好”。洪老师很少打我们,小学五年,记得最深的是学生犯了错,她会用尺子象征性地打几下手掌,然后苦口婆心地讲一番道理,直到讲得你心里亮堂知道错了就算了结了。
洪老师是最讲道理的,对待学生她很有耐心,从不随便不分青红皂白地批评自己的学生,弄清事情的原由后才去摆事实、讲道理,而且会熟练地夹带一些通俗易懂的典故,即让学生记得住,又能及时改正自己的缺点,让人从底里服气。譬如:有些学生做错了题不去及时订正,她就讲“小洞不补,大洞二尺五”,衣服破了洞小的时候就要及时去打补丁,否则洞会很快变大,再去补就晚了。她要求我们当天出错,当天要改正过来,不允许问题越积越多。我天资迟钝,理解能力弱,学习上吃力,背课文、写生字、做数学题,总是挨到最后才勉强过关,有了想退学的思想。洪老师就给我讲李白铁杵磨针的故事,她说:“唐朝著名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念书,常常逃学,到街上去闲逛,路过河边见一个老奶奶在磨一根铁杵,就好奇地问:‘老奶奶,你磨那么粗的铁杵做什么?’老奶奶说:‘我要磨了做绣花针’。李白惊讶地说:‘这要什么时候才能磨成啊’?老奶奶深情地说:‘孩子,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啊’!”老婆婆的一番话,令李白很惭愧,回去之后,再没有逃过学。每天的学习也特别刻苦,终于成了名垂千古的诗仙。中国有句俗话叫“笨鸟先飞早入林”,你要勤加学习,多下苦功夫,才会提高学习成绩。这些故事让我至今记忆犹新。
洪老师的爱人在驻地空军部队医院当军医,洪老师经常会让自己的爱人带着战友利用休息日到学校来为学校的学生们免费体检。哪个同学家里穷,生活上困难,她总会尽最大努力用自己的爱心帮助这些困难的学生,我是受助的学生之一,每年天寒地冻时,洪老师总会从自己家里给我捎带一些衣服;为帮助我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她经常会给我带一些革命传统、英雄人物故事书籍,这一点一滴的关怀让我至今想起来就像发生在昨天。洪老师经常给同学们讲一些有益于我们人生观确立的故事,诸如:岳飞精忠报国,黄继光炸碉堡,邱少云舍生取义等英雄故事,让我们从小学有榜样,树立远大理想,将来做一个有益于人民、有益于社会的人,用她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活百岁”。
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独特的教育方法,为使学生们的学习成绩相互取长补短,均衡发展,洪老师因人因学生住的家庭,组成学习小组,选出学习成绩优异的同学当组长,带领家庭相近的同学聚在一起共同学习,提高大家的学习成绩。班上学习成绩好的同学和学习成绩差的同学安排同桌,成立一帮一一对红互助组。同时,她还注重发挥班委组织的作用,让她们当自己的小帮手,批改作业、监督班级纪律、抽查抽检学习情况、出板报等,每个学生都有着一份为班集体服务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在洪老师的努力下,5年里,班上的学习成绩一直在我们所辖片区小学中保持前2名的好成绩。
我五年级毕业后,洪老师也很快和自己的爱人转业回了安徽老家。从此,洪老师像空气突然蒸发了一样音讯全无了。我们总以为洪玉兰老师会永远留在我们的身边,至少会永远留在驻地部队,只要我们想念她就可以随时去看望她,没想到这一别就是30多年,她的学生们现在都已步入壮年,有了自己的家庭和子女,也有了自己的事业和成就,大家唯一遗憾的是再也没见着敬爱的洪老师。洪老师,您在哪儿?我们想念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