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Hanna.88年.厦门某儿童教育机构的老师,心理咨询师,催眠师。同时—— 一位8岁女儿的母亲。这是第一次用整理的方式,一边分享,一边练习系统的整理知识输出。在这里,先感谢大家的阅读。
记得在怀孕期间,我看的第一本关于“教育”的书,是《好妈妈胜过好老师》,里面有两个故事让初为母亲的24岁乖乖女,尤为震惊。第一个故事,女儿喜爱摄影,用家里的照相机去拍照,结果照相机被打在地板上粉碎。在当下的年代,一台傻瓜式照相机也是家里很稀罕的宝贝,于是母女两都愣在那儿束手无策好一会儿,过了不久,妈妈打破了尴尬的局面,平静的走上去,一片片拾起相机,抚摸了孩子的头。第二个故事,是孩子有一段时间抄写的作业很多,每天作业写到很晚,很少有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于是妈妈分析了一下孩子对课业的掌握程度,只让孩子每个字听写了2个,剩下的,由母亲代笔完成了。这本书,我一气呵成一个晚上,意犹未尽的读完了。那是我第一次,直到做母亲,可以这么“没有底线”,这背后的底气在哪里?
现在回想起来,读这本书的感觉,就好比8个月的婴儿第一次咬破棒棒糖包装纸,第一次尝到糖果的状态,充满疑惑,但又欲罢不能。从那时起,不断的看张奶奶、刘妈妈等畅销书籍。当然,也不断的在孩子身上“操练”。
操练一段时间,发现别人的方法用在我身上没有用…于是,开始接触专业的心理学书籍。《儿童发展心理学》、《普通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等心理学本科书籍也是啃的津津有味。再后来,跟老师做自己的觉察和成长…到后来,开始接个案,做儿童陪伴…
慢慢的理解了那份底气,也慢慢明白陪伴的意义,也慢慢的知道,什么是教育中的不为而为之…
记得国立华老师曾经在学校做班主任10几年,她总是喜欢带“最差”的班级,直到这个最差的班级,变成了最好的班级。我最喜欢的,也是那些“调皮捣蛋”的孩子们,我很爱他们,发自内心,那是最有成就感的事。
听前辈们说,这一生要找到自己的命定。那不是可以赚多少钱的事儿,而是可以通过自己,影响多少人的事儿。很遗憾,人生前30年,开店失败、家庭也曾经几乎破解,还曾经在孕期,和母亲争吵,哺乳期几近抑郁…包括现在,我的家庭系统里面,仍然有很大的问题…但很庆幸的是,越走越清晰。
所以,今天,简书的分享,诞生了。目的很简单,于我,是督促学习与整理,于阅读的您,是多一份传递。
凡事出于爱和责任,总是没错的。这是今天,我的牧师说的一句话,愿平安临到大家。
文/曾淼 2020.1.5 第1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