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扰孩子2周+3天(4月25日~5月11日)的发生在学校的事到今天算是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事情发生,鼓励孩子站在自己的视角叙说事情经过、亲身感受。积极面对,主动找相关当事人及家长了解事情经过及对方口中的过程。根据了解的情况作出自己的判断并与相关人员交流,在力所能及范围内选最佳处理方案。
同龄人,本该是相亲相爱的伙伴,可如果引导处理不当,就有可能变成欺凌的恶魔或成长路上的噩梦。
据网络信息显示2017年《中国校园欺凌调查报告》,我国中小学生受欺凌的发生率高达25.80%。中国警方在线的官方微博,也公布过一项数据:全球每年有2.46亿学生遭遇校园欺凌。这些数字,触目惊心。而每一个数字背后,都对应着受伤的孩子和心碎的父母。不难想象,孩子遭遇这样的欺凌,父母该多么心痛,多么愤怒。
为了避免这种悲哀事件的发生,作为父母,我们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以免不经意间,给孩子造成二次伤害。因为父母的二次伤害,比被欺凌更可怕。孩子在遭遇欺凌后,除了身体的伤痛,还有心理的创伤,稍有不当,将影响孩子一生。
作为被欺凌孩子家长,必须给孩子坚定的支持、科学的引导,在最大程度减轻孩子的痛苦。
千万不能因为伤痛与愤怒而失去理智,说出一些伤害孩子的话。在孩子最无助的时候,最需要的是父母的接纳与支持,父母的责怪只会对孩子造成二次伤害。所以在这个时候,我们越是心疼孩子,越要智慧处理。个人认为具体可以从以下方面来帮助孩子:
首先必须接纳孩子的情绪,让孩子敢于向父母诉说自己的委屈与困惑,要能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待问题,孩子的痛苦、恐惧,最需要父母的安抚、支持。父母肯定孩子的情绪,并告诉孩子:“我知道你现在很伤心,很难过,如果你想哭你就大声哭出来吧,爸爸妈妈理解你、会陪着你”。鼓励孩子将情绪表达出来,把伤痛留给过去,勇敢面对。
其次是要树立孩子的信心。孩子被欺凌后,很容易陷入自我怀疑之中,失去对外界的信任。父母要让孩子感到父母的支持,让孩子获得安全感。然后告诉孩子:被欺负并不是他不够好,是别人犯了错。
对于才7岁多的孩子来讲,欺凌事件已经远远超出了他的处理能力。作为父母应及时帮助孩子走出心灵困境,重新树立信心,和孩子一起面对,在第一时间表明立场,明确告诉孩子自己会和孩子站在一起。当孩子情绪稳定后,引导孩子说出被欺凌的具体情况,父母出面与相关当事人及家长沟通,能沟通好是最好,沟通不好找学校或者寻求法律途径来解决。欺凌发生以后最佳的解决办法并不是简单的“打回去”,因为打回去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孩子被欺凌的问题,我们需要的是培养孩子还击的智慧。能制止欺凌的,从来不是逃避,当问题发生,我们需要的是积极勇敢面对、寻求最佳的处理方案。
我家孩子被欺负的几次,都是在班主任因特殊情况请假的时候。作为欺凌者,施暴对象往往是经过选择的,老师特别重视的,平时被家长当作参照物的,看起来就“很好欺负”的……不管哪种理由被欺负,作为家长和孩子都必须勇敢面对。
这段时间,孩子多次提到必须锻炼:晨跑、学跆拳道。会跑了,在面临危险的时候至少可以自保,先跑离危险区。学了跆拳道,自己就强大了,就可给欺负她的人以震慑,避免被欺凌。孩子所提出来的两点,我是赞同的,也会尽力支持。
预防欺凌,重在未雨绸缪、智慧应对。作为父母,我们是该深刻反思,并做好以下几方面,避免孩子被欺凌:
培养看起来“不好惹”的孩子:培养体格强健的孩子,散发自信、强大的气场,拥有不被人欺负的实力。
防患于未然,要从根源上避免孩子被欺凌,就要从注重孩子性格、身体素质等方面的培养,让孩子看起来“不好惹”,底线问题坚决不允许触碰;
培养孩子的身体素质,鼓励孩子多进行运动,提高身体素质,就是别人想欺负孩子也会有种畏惧,不敢轻易动手。培养孩子有不伤人的教养,同时有不被人伤害的气场。
培养孩子热情、主动的性格,引导孩子懂得分享,乐于交朋友,敢于质疑,懂得反抗,被欺负的时候懂得保护自己、寻求帮助(毕竟成年人更有办法处理这样的问题,更有能力制止欺凌。如果不告诉家长或者老师,欺凌者得不到惩罚,会继续甚至长期欺凌),千万不能自己忍着,鼓励孩子有主见,有权利、尊严、法律意识。
我们应该教会孩子应对欺凌、自我保护的智慧,既有不被欺负的底气,也有应对欺凌的能力。
教会孩子自我防卫策略:平时尽量避免落单,不要到人少的地方去,遇到危险时保持冷静,大声呼救;
当对方不够自己强大时,该出手时就出手;如果对方势力远超过自己,就伺机逃离。因为被欺负的孩子,如果不打回去,那些欺负别人的熊孩子,就会一而再而三的欺负别人。
对于未成年的孩子,父母是她最大的安全保障,我们既要无条件地接纳孩子,做好孩子最坚强的后盾,更要培养孩子自我保护的能力。我们给予孩子足够的保护与安全感,不仅能给予孩子走向世界的勇气,也可以培养孩子面对困难的底气。
当然,作为父母,我们能做的只是保护自己的孩子,尽量避免自己的孩子不被欺凌。如果要想真正预防和遏制校园欺凌,还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建立有效的预防和治理机制,形成一种良好的社会氛围!
愿所有孩子都能远离欺凌,愿所有的孩子都不做那个欺凌者,健康快乐地成长。
为了孩子,重新成长,一直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