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西岭初见|A-1/15
今天下午我去护肤,大宝非要我和一起去。美容店正好在小区里面,离家也不远,于是我就同意了。一进门,我们看到了做美容的小孙和她的儿子正在等着我们。她的儿子今年刚12岁,上小学五年级了。以前聊天的时候,我知道小孙和老公离婚后,由于双方都忙,顾不上孩子,于是这个孩子一直跟着爷爷奶奶一起。小孙一直都很想念孩子,这个寒假一开始,小孙就马上把孩子接到自己身边。过年期间她正好也不开工,就一直在家陪着孩子。今天是正月初八,她的小店也要开门了,今天一大早,孩子就和小孙来店里。小孙说:“这小子今天是来给我放鞭炮的。”
看着两个孩子在那里玩,我们很自然的就谈起了孩子的学习问题。
一、快乐学习才能提高成绩
小孙的儿子现在上小学五年级了,小孙说:“我儿子学习可不认真了,这次考试数学错了好几个题,都是很简单的,把卷子拿回家一看,错题都会做,可是一到考试的时候就不会了。”
我问:“他都错了什么样的题呀?”
小孙说:“数学就是基本的计算出问题。语文把拼音的声母呀、声调呀都给写错了,还有把字的偏傍也给写错了。他就是太粗心了。”
我想起了我的学生,他们也有和小孙的儿子一样的毛病,许多家长也会问我:“孩子都会,为什么一到考试的时候就不仔细,太粗心,总是做错呢?”
其实,孩子做题的时候,“粗心大意”并不是小问题,这牵扯到了孩子的学习能力。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每个人无论在多么紧张的情况下,都会知道自己叫什么名字,无论如何也不会把名字给记错了吧。如果孩子在做计算题的时候,明明会做,却不小心算错了,那一定是孩子的计算能力不强,对加减乘除的计算法则不熟练才会“不小心”算错的。如果孩子把拼音、文字写错,那一定是对这个字或是拼音没有记牢。脑子里对这个知识点似是而非,模模糊糊,等到卷子发下来之后,明确了错误的写法,就会马上想起来正确的答案。这些归根结底就是对知识点掌握的不牢固。
我把我的想法告诉小孙后,小孙说:“我也知道这些,所以,我给他买了好多的题,有和课本配套的试卷、练习册什么的,让他闲着没事儿的时候做做题。刚开始给他买的时候,他还会认真做,但做几天之后就不愿意做了。每次做题,他都要和我讨价还价。他要是认真做,成绩提高的还是很明显的。有什么办法能让孩子好好的多做点题呀?”
对于给孩子额外买练习题我一向是不赞成的。许多家长也和我说了这样的办法,结果和小孙的儿子一样,刚开始还做一做,后来多做一道题,对孩子来说都是非常痛苦的一件事情。学习其实本身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每天能辛苦的坚持学习本身就是非常了不起的。做父母的应该让孩子把这么辛苦的事情愉快的去完成。如果父母觉得孩子做完了学校里老师布置的题,为了让孩子考试的时候再多考几分而让孩子去额外的做题,那么让本来就很辛苦的事情变成了痛苦的事情,这样就把孩子的学习热情完全的给浇灭了,那么孩子厌学就是很自然了。
我也经常会听到孩子们说:“我这次没有考好,我妈又要让我做她给我买的试卷了。”说这话的孩子一脸的痛苦表情。额外做题,已经成为了惩罚孩子的一种手段。在这种惩罚的措施下,怎么能指望着孩子多做一点题来提高成绩呢?
教育专家尹建莉说:“这些作业如此无聊,从它对儿童学习兴趣的的破坏,对儿童智力发育的的阻碍来看,已走到了学习的对立面,成为反学习的的东西。我把这种作业称为“暴力作业”。厌倦是学习中遇到的最凶恶可怕的敌人,暴力作业则是把这样的敌人运送到孩子心中最快捷的交通工具。”
我一向不喜欢多布置作业,我认为,其实每天老师在课堂上讲的知识点并不多,孩子们如果在课堂上认真的听讲,课下认真的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如果遇到不会的题或是做错的题,认真的整理,并阶段性的再做一遍,那么一就都OK了。如果能坚持这样做的孩子成绩不定不会差了。可是,孩子在低年级的时候并不能形成正确的学习习惯,这就需要父母的监督及鼓励,父母最好还要以身作则。如果孩子做作业的时候,父母在一边看电视、玩手机,那么孩子能够安心的学习吗?有什么样的父母,就会有什么样的孩子,孩子是父母的镜子。如果孩子在做作业的时候,父母也在一边看书、学习,那么孩子受父母的影响,也会把学习当成一种乐趣。
二、孩子的专注力非常重要
家庭里,父母做好了榜样,那么孩子在课堂上不认真听讲,做小动作、走神怎么办?这也是很多家长发愁的事情。孩子在课堂上认真听讲的能力也是从小练出来的,这就是非常重要的“专注力”。
小孙的儿子在和大宝玩拼图游戏时,我正和小孙聊起怎么能认真的做作业问题。小孙转头对她儿子说:“你快来过听一听,这个阿姨是老师,她讲的很有道理。”
此时,小孙的儿子正玩的起劲,不想过来。其实,他就和我们隔了一张床,完全能听到我们说话。可是小孙非要她儿子到我们跟前来听。于是她儿子只好放下手里的拼图到我身边做“洗耳恭听”状。我和他说话的时候,其实心里是很悲哀的。孩子专注力被破坏了。
以前看过一篇文章是说孩子的专注力的,那篇文章中有一个小故事,让我深思。故事是这样的:奶奶带着孙子去书店买书,小孙子挑中了一本书,就坐在书架旁边的地板上看了起来,奶奶一看,马上过去,对小孙子说:“地上凉,不能坐在地上看。”小孙子坐在一边的凳子上看。过了一会儿,奶奶对小孙子说:“好长时间没有喝水了,快来喝点水。”然后小孙子被迫中断读书,喝了几口水。然后过一会儿,奶奶又让孙子吃口东西,然后又唠叨他坐直了身子好好看书,不然对眼睛不好。半个小时的时间,奶奶用她认为的各种合理理由打断孙子的读书。最后小孙子把书一放,说:“不看了。”
当孩子在专心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家长们总是打着“我是为你好”的理由去打断孩子,殊不知,正是家长们的关心,去破坏了孩子们最宝贵的专注力。注意力缺陷,常常是许多学习差学生的共同特点。
三、会阅读是孩子最大的学习能力
小孙的儿子其实非常的聪明,他现在正在上五年级,我随口问他:“1-3等于几呀?”
他回答:“-2。”他居然知道负数。
我又问他:“2-(-3)等于几?这个你知道吗?”
他想了想说:“等于5。”
我非常的惊讶,问他是怎么知道的。
他说:“-3是零下面的数,减去零下面的数就是加上这个数。”
我问:“你是怎么知道的?”
他答:“我看了书后,自己琢磨的。”
这个孩子自己把初中的有理数的减法法则给琢磨出来了!
我问小孙:“你儿子平时是不是很喜欢看书呀?”
小孙说:“是呀,他净看些课外书,就喜欢看科幻的,悬疑类的小说,你要是给他一本小说看,他能不吃饭,非要看完了不可。我怕影响他学习,每次只给他买一本书,主要还是给他买教辅书多些。”
我说:“孩子喜欢读书是好事呀,喜欢阅读的孩子成绩一定不会差了。”
小孙说:“他光看小说了。可是他的语文考不都不太好。阅读的时候找文章的中心思想都找不好呢。光看一些没用的,净影响学习了。”
教育专家尹建莉说:“有一根“魔杖”,它确实是有魔力的,哪个孩子一旦被它点中,就会变得更为聪明,在学习和才能上更有潜力“魔杖”是什么,就是课外阅读。它有一种魔力,不显山不露水地赋予孩子不同的能量——凡从小有大量课外阅读的孩子,他的智力状态和学习能力就会更好;凡缺少阅读的孩子,学习能力一般都表现出平淡;哪怕是写作业速度,一般来说他们也比那些阅读多的同学要慢得多。”
可是事实上,大多数的家长只看到了眼前的成绩,一味的认为看一些课外的“闲书”影响了学习,耽误了做题时间,如果用看小说的时间去多做两道题多好呀。殊不知,正是这样的想法把孩子的学习能力都给扼杀了。父母的观念不转变,孩子的学习能力永远不会提高。
每一位父母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他们希望子女能这样或那样,反正就是自觉自发的把成绩提上去。其实每一个孩子都是父母培育的苗,这棵小苗能长成什么样的材,都是看父母们在自己的有效期内如何去培育的。希望所有的孩子都能遇上懂教育的好父母,希望每一位父母都能培养出像“别人家的”那样优秀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