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我家孩子没有优点,做事太磨蹭……
老师,我家那孩子,笨得要死,教多少遍都学不会……
老师,我家孩子太懒了,就知道天天奥特曼,机器侠……
……
每次新生家长填写档案,看到介绍孩子这一处空行或者都是批判文字时,我不禁陷入沉思,天真无邪的孩子,竟然没有一个优点值得家长写入档案。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你的鞭策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丘吉尔说:“你要别人有怎样的优点,你就要怎样去赞美他。”
现在很多家长,白天上班,晚上下班送孩子去各种补习班,还要督促作业,每天焦头烂额地忙碌着,可孩子仍然不领情。无数遍的劝说,他们全当耳边风。
家长和孩子,本该是人际中最自然最和谐的关系,一家人其乐融融,各司其职又相互配合。但是种种现实反映,现在的家长和孩子的关系,充满了种种矛盾和隔阂。
朋友艳姐对孩子小官要求严格。她的口头禅是:你还不写作业呀,整天搞些乱七八糟的东西。
孩子一切与学习无关的行为都会被她看到,并且无限放大。
小官步入初中后,学校抓得紧,母亲管得严,让一向性格开朗的孩子,变成在家零交流,房门禁闭,请勿打扰。
其实这孩子有很多优点,比如他活泼开朗,朋友多,社交能力强;比如他很喜欢看书,知识面广,经常与他人分享书中的大千世界;比如他擅长做家务,厨房里总能看到他的身影……
为什么孩子的这些优点艳姐都视而不见呢?为什么她的眼里只看到孩子不学习?
因为她的生活重心都在孩子身上。艳姐是一个家庭主妇,照顾儿子与女儿。老公常年不在家,当所有注意力都聚集在孩子身上时,矛盾重重。
注意力是具有选择性的,我们只会关注想看到的东西,其他的都是背景。
就像艳姐,他只关注孩子是否在学习,小官任何别的行为都是背景,都将被无视。
艳姐念叨孩子不愿意学习,小官也就表现出不想学习的状态。
心理学中有一个“自我实现的预言”机制。你发出一个预言,会被无意识的塑造成自己的预言,证明自己是对的。你的注意力便集中在符合你预言的信息上,忽略不符合的,这就是选择性注意,这也是一个主动的过程。
正如美国的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格曼讲述过的故事:
有一次他带着5岁女儿在院子里拔草,5岁本就是爱玩的年龄,于是孩子一边拔草一边玩耍,可塞利格曼对于孩子举动表示非常不满,拔草的时间就应该专心拔草。他将女儿大骂一通,并且数落出女儿许多坏习惯。
但女儿的一句话,让塞利格曼反思了很久。“爸爸,就算我将所有的缺点都改正了,那我只是一个没有缺点的孩子,可我依旧没有优点,您为什么不仔细观察我的长处呢?
如果我们将所有的注意力都用来关注孩子的缺点,缺点将会被无限放大,孩子的缺点就会越来越多,优点便越来越少。
如果我们将所有的注意力都用来关注孩子的优点,并且用正确的方法鼓励孩子,每个孩子的优点就会越来越多,缺点便越来越少。
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同样世界上没有两个相同的孩子,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所以,我们要做孩子的伯乐,善于发现孩子身上的优点,并且毫不吝啬地赞美他,鼓励他。
当孩子真正成为自己时,并能随时感受到父母的温暖和期望时,他们将会对自己充满信心,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便有了。
每个孩子都是钻石,关注孩子的优点,自己开心,孩子也会受到鼓励,努力做到更好,这岂不是皆大欢喜。
此刻,我想问问家长:您家孩子喜欢奥特曼,这是他的长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