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近来回顾二十多年的人生,惊叹于乒乓球竟然占据如此举足轻重的地位,感慨万千之余,回忆似泉涌般倾泻而下,脑海中顿起狂澜。
儿时的往事仍然历历在目,我家二楼房间空旷,中间摆放着“红双喜”球桌,破旧的球网处塞着几块红砖,略显简陋的球桌近乎承载着我的童年。那时,我略高于球桌,球技逊色,时常拉着父亲一起打球,一高一矮两道身影在球室中留下许多美好的回忆。
父亲爱好乒乓球,于是顺理成章地教五六岁的我练习基本功,我很快就能对着墙壁练球,后来更是逐渐掌握颠球技术,一次大约可以颠球四五百下。见我进步神速,父亲又教我各种接球技术。我对此兴趣盎然并勤加练习,学习速度愈发突飞猛进。平日里沉默寡言、不苟言笑的他也难得地对我的进步加以夸赞。
不久后,我开始学习发下旋球。对手接球时需要给出一个向上的力道,不然乒乓球容易撞上中间的球网而丢分。然而在练习的初期我常常会发球撞网,失败率极高。父亲鼓励我多练习,细心的指导我握拍的姿势和击球的动作。此外他还通过大量的接球来验证我发球训练的效果。经过漫长的苦练,我发下旋球的失败率有极大的改善,发出的球更是旋转飘忽令人难以捉摸,此发球成为我日后的一大杀招。
父亲更擅长发侧旋球,每当我接球时球经常从侧翼飞出去,这让我尤为沮丧。于是他不断地发球喂招,我不断摸索着控制球拍的方向和手臂发力的力度。经过漫长的努力,我不仅能适应接这种侧旋球,而且还将其纳为己用,然后就出现有趣的一幕:双方轮流站在球台的一角发侧旋球,姿势基本一致,甚至连接球手法也相似。至于在对战中,那时的我总是左支右绌,使尽浑身解数依旧输多胜少。但我却越挫越勇,不知疲倦地挥拍、奔跑,常常乐在其中,于是球室不停地飘荡出阵阵欢声笑语。
高中时,因为乒乓球认识两位挚友。第一位球技极好,让人印象深刻,发出的下旋球既短又旋,常常可以发球得分。此外,由控球技术和反应速度组成的防御能力也极佳,对手杀球时,他常常能轻描淡写地化解对方的攻势,当对手气喘吁吁地扣杀五六次,他完美接下所有球后大呼过瘾,然后示意对手加大力度扣杀,可对手对他铁桶般的防御实在是无可奈何,徒劳无功。我们戏称他是“打不死的小强”。我和他打球时也常常未能占得便宜,只得使用长胶球拍削球防御。同时,他也奈何不得我,于是每次我俩打球都会演变成一场枯燥而又漫长的削球战、防御战,互相等待对手先失误丢球,此景实在是让人哭笑不得。
我最近出席一位好友的婚礼,我们因为乒乓球而结识。在一次课间休息时,他看到我在球场叱咤风云,立即恳求我教他打球,我欣然同意,把所有技术倾囊相授。我俩一开始会讨论一些新的打法和技巧,后来更是成为无话不谈的密友。我还经常向他请教数学中一些排列组合的难题,他的思维简直如天马行空一般无拘无束,又如羚羊挂角一般无迹可寻,让人叹而观止。在我的教导下,他的球技日益见涨。好几次,我接球时用力不当,球反弹的高度稍高,露出破绽,他作势欲挥拍杀球,我急忙后退,摆开架势,准备迎接他的雷霆一击。然而,他却持拍轻点乒乓球,球堪堪越过中线,我急忙冲过去接球,却哪里还来得及!有时,他目光注视着我的右侧,却忽然杀球到我的左侧,让我完全无暇回防。此类真真假假、虚虚实实的手段让人防不胜防。
大学时,一位好友的弧圈球让我印象深刻。随着他势大力沉地挥拍,乒乓球强烈旋转着划出一道优美的弧线,甫一落台,便迅速向侧面飞旋而去。所以,对手必须及时挥拍接球,不能让球有太多的旋转余地,否则球会产生较大的侧向偏移。大一时,我攒钱买的“狂飙牌”胶皮很擅长拉弧圈球,我俩打球时会颇有默契地摒弃任何花招和计谋,彼此沿着对角线对拉出一记又一记刚猛无俦的弧圈球,心无旁骛地疯狂对轰,双方打得酣畅淋漓,让人好不痛快,此情此景极具观赏性和感染力,更是引得围观的观众们也大声喝彩叫好。
工作后,打乒乓球的次数越来越少。偶尔喊上几位球友前往球场,场上的人在辗转腾挪中肆意挥洒着汗水,懊恼于失误球,喜悦于绝佳的妙球。场下的人交流着技术打法,聊着家长里短,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倾诉工作中的得失,展望着未来的发展。这让人不禁感叹:乒乓球确实具有极佳的社交属性。
此外,我很乐于遇到新的对手,这样才可以接触并学习新的技术和打法。但是我有时会难以适应对手的打法,导致比分落后。然而我的人生字典中从无“气馁”和“放弃”。此时的我会深呼吸以安定思绪,摒弃焦虑,隔绝一切外界的干扰。然后,细心观察对手的击球手法,预判球的方向、落点和运行轨迹等,并选择用合适的手法接球,先坚持不懈地咬紧比分,徐徐图之,再耐心寻找对手的弱点,以寻求突破口。所以,我常常能够弱胜强,在比分落后的情况下,上演一场场大逆转。
人生何不是如此?我们在遇到暂时地困难时决不能因为气馁而轻言放弃,因为不到最后一刻难言成败。我们应该保持一往无前的气概,积极寻求方法努力克服困难,这样自身才能得到成长,从而取得胜利,乃至创造辉煌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