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讨厌的勇气》是日本的岸见一郎先生和古贺史建先生合著的一本有关“自我启发之父”阿德勒心理学的书。老实说,这本书在我手上很长一段时间了,一直都没有去看,听说是关于“勇气”的书,也是哲学相关的书籍,类型也和《论语》、《理想国》之类的相仿,就有点不想拿起来,结果好后悔自己的错误决定,若是能早一点去读一读这本书,该多好。
就好像书中的青年在和哲人辩论之后被折服一样,“啊,我真遗憾!发自心底地遗憾!早上10年,不,哪怕5年也好,真想早一些了解。”我也想早一点了解阿德勒的勇气心理学,让自己知道原来我的“不幸”都是自己选择的结果。
一口气看完这本书,心里久久不能平静,夸张一点可以说是被“刷新了三观”,想了很多很多,却迟迟不敢下笔,真的不知道怎样才能很好的把他的这种难能可贵,特立独行,怪异而又不得不甘之若饴被折服得服服帖帖的处世之道和自我成长的理念表达出来。每当想起要写,都不是“下笔如有神”,而是有点慌乱,有点发麻,太多的言语不知道怎样描述,真怕自己写得不好,还误导了他人。
想着想着,书写的方法也列了几种,但总是犹犹豫豫,结果一个月就过去了,都快忘了自己的最初想法了,才幡然醒悟,我去,我这不是又犯了没有“勇气”的错误心理吗?我都在恐惧什么啊,毫无理由的白白浪费时间,真欠抽,所以现在只好想到什么就写什么,就当做笔记,不用计较太多,反而轻松。
要说书里什么最令我感慨,也许就是“人不是过去,尤其是童年经历的产物”这一个观点。因为现实中,有接触过因为童年家里原因而导致自己心理有创伤的朋友,一直以来都有各种搪塞自己与家里人不和的理由,还说得头头是道,理直气壮,即使你想方设法去开导也无什么效果,所以当阿德勒说“任何经历本身并不是成功或者失败的原因。我们并非因为自身经历中的刺激——所谓的心理创伤——而痛苦,事实上我们会从经历中发现符合自己目的的因素。决定我们自身的不是过去的经历,而是我们自己赋予经历的意义。”时候,就感觉茅塞顿开,呀,就是真理啊。
阿德勒一直强调的都是“目的论”而非“原因论”,他说:“如果我们一直依赖原因论,就会永远止步不前。”所有我们想做的事情,或者不想做的事情,都只能用“目的”来表达,“原因”只是借口,一个你想用来避免做某事的借口,所以当你不想和家里人和好的时候,用童年的阴影来开脱,就是为了达到不想和家里人和好的“目的”。
也许我这么说,有些人会看不明白,可是书里的“哲人”就列举了很多例子来解答了“青年”的疑问,就好像“青年”那个不想出门,永远都想赖在家里的朋友一样,他就是为了不想出门才一直有不出门的理由,而不是以前受到什么伤害导致的心理创伤。很大程度上,他都让我想到“被害幻想症”这个词,可能他只是自己脑海有“被害”的理由,所有就有不想去做某事,或者与他人接触的借口。
猛然间就让我想起多年前的一部很现实主义动漫,非常有意思,讲的就是一个不想出门的男主人公,一个“无用”、“色情”、“拖延”、“极度幻想”的有严重被害妄想症的的辍学大学生、大宅男的改变之路,剧名叫做《欢迎加入NHK!》(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真的超级好看,虽然开头感觉不怎么好,但是是神作来的。)剧中若不是有女主和他的好学弟的帮助,男主可能一辈子就这样颓废直到老去也有可能,想想真可怕,可是现实中确实这样子的人大有存在,若是他们也能接触阿德勒心理学,我想就不会让自己的人生白白的浪费了。
而此书最重要的一部分,也就是阿德勒心理学最具有特色,也最让人觉得不能接受或者匪夷所思的“人生的课题”这一理念了。总的来说,阿德勒觉得我们人类所有的烦恼都来自“人际关系”,而我们之所以有时候会在处理“人际关系”时感到吃力不讨好,就是我们自己没有把相关的“课题”做好。
他强调:“基本上,一切人际关系矛盾都起因于对别人的课题妄加干涉,或者自己的课题被别人妄加干涉。只要能够进行课题分离,人际关系就会发生巨大的改变。”
而且他也说了:“能够改变自己的只有自己。”关于我们自己的人生,我们能做的就只有“选择”自己认为最好的路,另一方面,别人如何评价你的选择,那是别人的课题,你根本无法左右。我们只能相信自己,并抱有“被他人讨厌的勇气”就可以了。
换句话来说,他认为“我爱你是我自己的事,你接不接受,才是你的事。”阿德勒就是这样子,把所有的事情都分得清清楚楚,也看得非常透彻,他觉得只要我们拥有“被讨厌的勇气”,就有能力去做最好的自己,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是独立,特别,又不一样的存在,我们的一生,不管什么时候都应该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才不枉在这世上走一遭。
就像余秋雨说的:“人生的路,靠自己一步步走去,真正能保护你的,是你自己的人格选择和文化选择。那么反过来,真正能伤害你的,也是一样,自己的选择。”为了自己的人生,为了不被社交所累,我们应该培养自己的“勇气”,也要学会处理问题和换位思考。
当然他也说了关于教育,鼓励和批评的区别,也说了关于亲子,上司,职员,等等一切人际关系的对待,着手点。可是要在所有关系中都游刃有余更重要的还是培养自己的“自我”。
在行为方式上有“自立”的意识,要“自我接纳”要“他者信赖”还要有为他人服务的“他者贡献”精神。要相信自己有能力,也要相信人与人之间的信赖是存在的,时时刻刻都应该有贡献他人的精神。因为“不敢去信赖别人,那最终就会与任何人都建立不了深厚的关系”,而如果那样,我们也就无法把他人看做自己的伙伴,也就无法获得归属感,最后也就不能处理好人际关系,不能在社会上很好的存活。
为了做好这所有的一切,就必须享受自己的生活,应该要好好的活在当下,活在此时此刻。他说我们的人生不是一条直线,而是点的连续,就好像拿放大镜去看粉笔画的实线一样,原本以为是线的也是一些点的连续,也即使说“人生就是连续的刹那”。
如果我们不过好此时此刻,总是在意,纠结过往或者未来,阿德勒认为那就是我们在给自己的人生撒谎,撒一个最大的慌——“纠结过去,关注未来,把微弱而模糊的光打向人生的整体,自以为看到了些什么。”
所以摩西奶奶才会说:“所有不起眼的平常时刻,都是永恒的美好。”而《四月是你的谎言》里的主人公有马公生也说:“莫扎特曾经说过大胆的踏上旅途吧,我不知道路途的前方究竟有什么,但是,我们还是迈出了步伐,我们仍在旅途之中。”此时此刻,就是我们人生最美好的时刻,路,都必须是我们自己一步一步走出来的。
我相信,只要我们能好好的学习阿德勒的心理学,好好的利用起有用的知识,改变自己,让自己成长,我们一定会成为更加美好的自己,也会抛弃自卑,获得自信,活得积极与开心。就好像“读书郎点读机”的广告语:“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的学习了”,我们也“再也不怕什么人际交往了和人生难题了”!
我们不缺能力,我们就缺“被讨厌的勇气”。